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粢飯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粢饭团
Remove ads

粢飯糰 ,長條狀的又稱粢飯捲。粢飯糰也稱糍飯,在江浙等地稱為粢飯糰,在香港稱粢飯或寫作秶飯[1] ,台灣稱作飯糰,在南京稱作蒸飯包油條蒸飯、在武漢則稱作糯米包油條,是中國江浙地區和台灣的一種傳統早餐類小吃,其主要原料為糯米油條

快速預覽 別稱, 上菜順序 ...
快速預覽 正體字, 簡化字 ...

一般粢飯糰分為及半鹹甜三種口味,在糯米中包著的除了油條外,咸粢飯有榨菜肉鬆、魚鬆、肉燥、菜脯,甜粢飯有芝麻白糖、花生粉;考究一些的店家還提供血糯米飯糰。粢飯糰通常用作早點,與豆漿豆腐花同食。

Remove ads

簡介

傳統粢飯

傳統粢飯糰是將油條包在粢飯里吃,傳統的店家售賣方式是將熱的糯米飯先放在木筒里,將糯米飯放在濕布上攤開,油條在在米飯上,再兩手合上捏緊而成。[2]吃粢飯糰時要捏緊。[3]

蒸飯包油條

南京的蒸飯包油條是店家師傅將蒸飯從木桶里剜出,攤勻在一塊濕布上,再把油條對摺了居中放入去,用布連油條裹起,最後將手巾擰捏幾下,形狀為兩頭細中間粗。[4]

台灣

台灣的飯糰是通常將糯米飯包入油條及配料後揉捏成中間比較粗的圓柱形或是圓柱形、長條形、橢圓形等的形狀,吃時搭配豆漿或咖啡或是奶茶。比較新穎的口味還會加入鮪魚、玉米、火腿。

台灣因為也會將日式三角飯糰(御握)稱作飯糰,所以會與粢飯糰混淆。

香港

香港的粢飯糰很早期由江浙及上海移民帶入而來,通常將粢飯裹入油條及配料後揉捏成長筒型,以透明保鮮紙包裹出售,吃時用刀切成兩半以方便食用。在香港常配以豆漿食用,是香港人常見的傳統早餐之一。

Thumb
香港九龍城一餐廳內一籠在蒸籠裏的粢飯糰

類似食品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