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精神續作

术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精神續作(英語:spiritual successor),或稱精神續集(英語:spiritual sequel),是指一個新作品和已經發售的作品類似或者受到明顯的影響,同時新作品在法理上完全獨立[1][2]。這類作品的出現大多是因為創作者無法保留先前作品的版權,繼而沿用前作的設定和元素創作類似的作品[2]

文學領域

亞瑟·柯南·道爾創作的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在流行後,不少作者模仿他的作品,甚至是沿用作品世界觀和人物設定[3]

電子遊戲領域

在電子遊戲領域,同一批開發者或者工作室創作的新系列作品,如果與過去作品的風格、主題和玩法類似,會視為過去作品的精神續作。如FromSoftware開發的《惡魔靈魂》和《黑暗靈魂》,後者視為前者的精神續作,兩者皆是黑暗奇幻主題,美術風格和玩法類似[1]。又如《雙點醫院》的製作人馬克·韋伯利英語Mark Webley、設計師加里·卡爾英語Gary Carr (video game developer)及程式師本·荷姆斯都是1997年發行的同類遊戲《杏林也瘋狂》的牛蛙工作室開發者,而擁有《杏林也瘋狂》商標的牛蛙工作室被美商藝電收購後解散,美商藝電擁有版權但無意開發續作,因此原開發者在離開牛蛙工作室後僅能以新名稱開發精神續作[4][5]。同樣的例子還有擁有《武林群俠傳》版權的智冠科技與開發精神續作《俠客風雲傳》的原工作室河洛工作室[6],以及擁有《惡魔城系列》版權的科樂美與開發精神續作《血咒之城:暗夜儀式》的原製作人五十嵐孝司[7]

新開發者對過去作品的玩法復刻,創作出來的作品有時也會視為精神續作,如《暗影戰略:將軍之刃》雖然和魔鬼戰將系列題材不同,但是由於玩法上的相似被視為是精神續作[2]

部分作品愛好者創作的同人作品也被稱為「精神續作」,同人作品模仿原作的美術風格和戰鬥系統,甚至沿用部分世界觀,通過修改角色名稱等方式避免版權方的訴訟[8][9]

其他例子,1991年西山隆志英語Takashi NishiyamaSNK設計的《餓狼傳說格鬥遊戲,為同一設計者在1987年卡普空初版快打旋風的精神續作。

Remove ads

影視領域

電影製作人J·J·亞伯拉罕在宣傳《科洛弗10號地窖》時不斷強調該作不是《科洛弗檔案續作,而是精神續作[2]

香港,2000年韋家輝亞洲電視創作的《世紀之戰》為同一編劇在1992年無綫電視大時代》的精神續作。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