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人類疾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英語:Diabetic retinopathy)是糖尿病併發症。長期的高血糖環境會損傷視網膜血管的內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變,如微血管瘤、硬性滲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體增殖、黃班水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甚至視網膜脫離。一般糖尿病出現十年以上的病人開始出現眼底病變,但如果血糖控制差,或者是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患者則可能更早出現眼底病變,故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到眼科檢查眼底。

快速預覽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Diabetic retinopathy, 類型 ...
Remove ads

分級

Thumb
正常視圖
Thumb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視圖
Thumb
由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動脈分支堵塞而排空的視網膜小靜脈(螢光血管造影)

分級

  • NPDR: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PDR: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單純性

  • I級:有微小動脈瘤,小出血點。
    • (+):容易數;(++):太多,數不過來
  • Ⅱ級:硬性滲出,出血斑
    • (+):容易數;(++):太多,數不過來
  • Ⅲ級:軟性滲出,出血斑
    • (+):容易數;(++):太多,數不過來

增殖性

  • Ⅳ級:新生血管,玻璃體出血
  • Ⅴ級:新生血管,纖維增生
  • Ⅵ級:新生血管,纖維增生,視網膜脫離

診斷

  • 1. 標準視網膜彩色攝影(standard retinal color photography):可顯示出1/3視網膜表面(後表面)的血管分布。
  • 2. 螢光血管攝影法(fluorescein angiography):用於判斷血管通透性和血管三層之結構。
  • 3. 超寬視野眼底攝影(ultrawide-field photography of the fundus ):可看到80%的視網膜表面,相較標準視網膜彩色攝影,能顯示出更多發生病變的區域。
  • 4.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非侵入式進行視網膜縱斷面及橫斷面掃描,影像可顯示黃斑中央小凹(fovea)區域是否增厚、不規則,為診斷糖尿病黃斑水腫的好工具。但因無法由OCT判斷視網膜血管內部的微小變化,如血管通透性、血流滲出之強度等,因此需搭配其他血管攝影法進行檢查。
  • 5. 自適應光學技術(adaptive optics technology):如使用雷射式眼底鏡、泛光照明器。這項技術透過可塑形之鏡片偵測視網膜不正常的反射光波,其解像力高,可顯示視網膜上極微小的構造。
  • 6. 人工智慧:透過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得以經由影像判讀,辨識視網膜病變區域,並提供相關預後和治療方針。[2]
Remove ads

治療

  • 1. 腦垂腺切除術(1970年代以前)
  • 2. 泛視網膜雷射 (1970年代至今都有使用)
  • 3.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抗體:於治療糖尿病黃斑水腫具有一定之成效,如bevacizumab、afibercept已獲得FDA核可。[2][3]

延伸閱讀

  • Evaluation and Car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April 23, 2020 Julie R. Ingelfinger, M.D., Editor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ra190963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iabetic Retinopath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March 29, 2012 David A. Antonetti, Ph.D., Ronald Klein, M.D., M.P.H., and Thomas W. Gardner, M.D.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ra100507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