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系統識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系統識別(system identification)統計學,從量測到的數據來建構動力系統數學模型的方法[1]。系統識別也包括最佳試驗設計,利用迴歸分析迴歸分析有效的產生有足夠資訊的數據,以及模型降階等。
是利用簡介
此條目中的動態數學模型(dynamical mathematical model)是用數學方式來描述系統或是過程的動態特性,可能是時域特性或是頻域特性,例如:
系統識別有許多可能的應用,其中一個是控制理論。系統識別是現在資料驅動控制系統的基礎,其中系統識別整合到控制器設計中,也建立控制器最佳程度的證明基礎。
系統識別技巧可以同時使用輸入及輸出資料(例如特徵系統實現演算法),也可以只使用輸出資料(例如 頻域分解)。一般而言同時使用輸入及輸出資料會有準確的結果,不過有時無法得到輸入的資料。
系統識別的好壞會和輸入的好壞有關,而後者是系統工程師可部份控制的範圍。因此,系統工程師已長期應用試驗設計的原則在其設計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工程師開始使用最佳實驗設計的理論,來指定可以產生最大準確度估計量的輸入[2][3]。
白箱模型及黑箱模型
白箱模型是以第一原理建立的模型,例如一個物理過程利用牛頓運動定律來建立的模型。不過因為許多多系統或是過程的複雜,許多系統的模型會非常的複雜,無法在合理的時間內進行模擬。
另一種更常用的作法是從對系統行為及外在影響(系統的輸入)的量測開始,再設法在不完全知道系統內真實運作的情形下,找到兩者之間的關係。此作法稱為系統識別,常見的方式有兩種:
- 灰箱模型:系統運作中的模型無法完全知道,不過可以用對系統的知識以及實驗資料來建立模型。模型中還有一些參數是不確定的,可以用系統識別來估測[4][5]。其中一個例子[6]用Monod方程來模擬微生物生長。其中包括底物濃度以及生長速率之間的雙曲線關係,不過也可用底物中結合的分子來調整兩者關係,不需具體知道結合方式或是分子的種類。灰箱模型也稱為半物理模型[7]。
- 黑箱模型:沒有任何模型的資訊,大部份系統識別的演算法屬於這一型。
在Jin等人提出的非線性系統識別中[8],將灰箱模型描述為先假設模型的架構,再估測其模型參數。若模型架構已知,參數估測相對簡單很多,不過大部份情形都不是如此。或者可以利用NARMAX方式來識別線性或是非線性的系統[9]。此方法的靈活度比較,可以用在灰箱模型中(此時演算法已有已知的結構)或是黑箱模型中(需要在系統識別過程中識別其結構),此作法的另一個好處是針對線性系統,演算法會選擇線性項,而針對非線性系統,演算法會選擇非線性項,因此識別的靈活度可以提高很多。
Remove ads
為了控制進行的系統識別
在開發控制系統時,工程師的目標是讓控制系統(包括受控系統、回授迴路以及控制器)有良好的性能。性能一般是依照系統的模型去設計其控制律來達成的,而系統的模型可能需要根據實驗資料加以識別。假如模型識別的目的是為了控制用,最重要的和傳統的系統識別不同:傳統系統識別目的是要找到最接近實際資料的系統,但控制用的系統識別目的只要找到夠好,可以滿足閉迴路控制性能的模型即可。最近這類的分析方式會稱為「為控制進行的識別」(identification for control),簡稱I4C。
以下的例子可以說明「為控制進行的識別」(I4C)的概念[10]。
考慮一系統,其真實的傳遞函數是:
而識別到的模型如下:
若以傳統系統識別的觀點來看,不是的良好模型。和在低頻的相位和大小都不同,而且是漸近穩定系統,而只是穩定系統而已。不過若在控制應用上,仍然是很好的模型。若利用負回授的比例控制器,配合很大的增益值,配合的閉迴路傳遞函數為
而配合的是
因為很大,可以得到。因此這二個閉迴路傳遞函數相當接近。因此,若使用此控制律時,是真實系統「完整可接受的」識別模型。
總而言之,模型是否適合控制使用,不只要考慮系統和模型的差異程度,也要考量要使用的控制器。因此,在I4C架構下,給定控制性能的目標,控制工程師需要在識別階段設計,使以模型為基礎的控制器在真實系統中的性能越高越好。
若不去識別出系統的模型,而是直接在實驗數據上作業,有時在設計控制器時會更方便。這就是直接資料驅動控制系統的例子。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註解
^a 有時會用「模型識別」(model identification)此一詞語,模型識別是更廣義及現代的用法,而系統識別變為其特例之一[來源請求]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