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約翰·丹尼爾·提丟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約翰·丹尼爾·提丟斯
Remove ads

約翰·丹尼爾·提丟斯(德語:Johann Daniel Titius,1729年1月2日—1796年12月16日)是一位德國天文學家路德城維滕貝格教授[1]

快速預覽 約翰·丹尼爾·提丟斯, 出生 ...

生平

約翰·丹尼爾·提丟斯出生於皇家普魯士科尼茨(霍伊尼采),父親是雅各布·蒂茨,一位科尼茨的商人和議員,母親是瑪麗亞·多蘿西婭。

約翰·丹尼爾·提丟斯的原名是約翰·蒂茨 (Johann Tietz),但按照18世紀的習俗,當他成為大學教授時,他將自己的姓氏拉丁化為 提丟斯(Titius)。約翰·在但澤(格但斯克)上學,並在萊比錫大學學習(1749-1752年)。

提丟斯-波德定律

他最著名的成就是提出提丟斯-波德定律,並利用這條定律預測了距離太陽2.8個天文單位的天體,導致了1801年,朱塞普·皮亞齊發現穀神星。1766年,他將自己對行星距離的觀察結果融入查爾斯·博內 (Charles Bonnet) 的《自然沉思錄》 (Contemplation de la Nature)的德文譯本中,發明提丟斯定律。由於提丟斯定律,前四顆小行星最初被標記為行星。經過十五年的中斷,其他小行星開始以穩定增加的速度被天文學家發現,穀神星最終被重新標記為小行星。穀神星自2006年以來已升級為矮行星

小行星1998月球提丟斯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2][3]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