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約翰·科廷

澳洲第14任總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約翰·柯廷
Remove ads

約翰·科廷(英語:John Curtin;1885年1月8日—1945年7月5日)是澳洲著名政治家、第14任澳大利亞總理二次大戰時,澳大利亞北部受到日本的直接軍事威脅,他率領了澳洲軍人與美國、英國、荷蘭等盟軍一同協力抵抗,帶領了澳洲度過這段戰時歲月。1945年7月5日,就在二戰勝利在望時,科廷在總理任上辭世。至今澳大利亞人仍普遍尊崇約翰·科廷為澳洲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理之一。

快速預覽 非常尊敬的約翰·科廷 閣下 The Rt. Hon. John Curtin, 第14任澳洲總理 ...
Remove ads

童年及背景

科廷全名為約翰·約瑟夫·科廷 (John Joseph Curtin),出生於維多利亞州中部,家庭出身貧寒。他的父親擁有愛爾蘭血統,任職警察。科廷在13歲時綴學,到當地一家報社工作。他開始同時在工黨馬克思主義政黨維多利亞社會黨內活躍起來,並積極投稿給激進報刊和社會主義報刊,業餘參加維多利亞式足球(今澳式足球)俱樂部聯賽。

1911年起科廷出任伐木工工會書記,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反徵兵活動被捕。1917年移居伯斯在進步報社擔任記者,1920年出任澳洲記者協會西澳會長。1927年成為聯邦政府針對兒童問題的皇家調查委員會委員。

從政

1928年科廷代表西澳選區入選國會,1931年落選,1934年又獲選,但這段時期由於他的酗酒未得入選內閣。1935年在前任領袖詹姆士·斯卡林辭職後,依靠左翼派系和工會支持當選澳洲工黨領袖、反對黨領袖,同時戒酒。

Thumb
澳大利亞總督高理伯爵簽署對日本宣戰令,科廷坐在總督右邊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爆發,澳洲追隨宗主國英國對德宣戰。科廷沒有接受總理孟席斯邀請參與戰時聯盟「國民政府」,但同意參加戰爭諮詢委員會。1941年,由於原來支持執政聯盟黨的獨立議員在國會倒戈支持工黨,56歲的科廷成為總理。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澳洲捲入全面戰爭。科廷通過無線電宣讀澳洲歷史上著名的宣戰廣播,說道:「這是我們歷史上最危急的時刻。我們澳洲人有不可消滅的傳統。我們會維持這個傳統。我們會證明這個傳統。我們會守住這個國家,使它成為說英國語言的種族的堡壘、文明留存的地方。」

戰爭開始後大英帝國在馬來亞的部隊受日本重創,並攻佔了荷蘭的殖民地印尼,使東南亞、澳洲和太平洋對日軍門戶洞開。科廷在緊急關頭對美國表示澳洲願意接受美國指揮官指揮太平洋戰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科廷的決策對澳洲成功抵抗日軍南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積極斡旋英、美等盟國築起抵抗日本的共同防線,並力求澳洲和美國共同制訂盟軍在太平洋的作戰計劃。他明確表示在此戰爭中澳洲指望美國,而不是英國,主導抵抗。這一政策轉變標誌著澳洲將主要戰略夥伴從宗主國英國改為了美國,因此對澳洲戰後歷史有著深遠影響。同時澳洲立法接受[來源請求]英國早在1930年即賦予的、但澳洲之前一直不願接受的自治領地位,成為獨立國家。

Thumb
1942年,科廷與麥克阿瑟商討戰事

麥克阿瑟撤防至澳洲後,科廷和麥克阿瑟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任命麥克阿瑟指揮澳洲部隊,而麥克阿瑟也願意為科廷在華盛頓遊說。1942年,由澳洲協防的新加坡陷落,澳洲陸軍第8軍全軍被俘,成為澳洲歷史上繼加里波利之後的最大慘敗。科廷頂住邱吉爾壓力將澳洲陸軍第一軍團(第6、7軍)從北非撤回澳洲(後第6軍主力駐防錫蘭),而不是增援緬甸

到1942年底,澳軍在珊瑚海海戰、密爾恩灣戰役和柯克達小徑戰役中的勝利消除了日軍繼續南進的緊急危險。同時,科廷將強徵兵可服役的地區從本土擴大到整個西南太平洋地區,引起爭議。以亞瑟·卡爾韋爾為首的反徵兵勢力在黨內激烈反對科廷的政策,科廷的健康受到緊張情緒加上政府工作勞累的影響。

除了領導戰爭,科廷政府也實行了一些列進步社會政策改革,例如增加女性工資、對澳洲原住民提供社會福利、增加產假、養老金和殘疾人福利、兒童福利、遺孀福利等。大學生可以免服兵役,並免除學費。科廷政府開始逐步瓦解白澳政策,具有英國子民身份的亞裔和太平洋群島島民、以及原住民人開始享受養老金待遇和其他社會福利。

Thumb
1944年科廷(右)參加大英國協政府首腦會議

1943年大選中,科廷領導工黨獲得歷史上最大幅度的勝利,控制國會兩院,在眾議院贏得三分之二的議席。1944年科廷利用高企的支持率推行修改《澳洲憲法》,將關於壟斷公司信託國民醫療、家庭補助、言論自由宗教退伍軍人原住民及濫用立法權的立法權力在戰後五年時間內暫時交予聯邦政府,但修正案在全民公決中被否決。

Remove ads

去世

Thumb
科廷的靈柩在國會大廈國王廳停靈

1944年科廷患上心臟病,但仍頻繁往返倫敦華盛頓會晤邱吉爾羅斯福及其他盟國領袖。1945年上半年,盟軍勝利在望,但科廷的健康也日益惡化。

1945年7月5日,科廷在總理府辭世,享年60歲。他是六年內第二位在任上去世的澳洲總理,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在總理府去世的總理。遺體葬於伯斯。麥克阿瑟說:「拯救澳洲於侵略的威脅就是他的不朽紀念」。

科廷死後其副手法蘭克·福德短暫接任總理,工黨黨團隨後選出班·奇夫利繼任工黨領袖、總理。

紀念

位於西澳伯斯的一所國立綜合大學科廷大學即以約翰·科廷之名來命之,用以表彰和紀念這位前總理對澳洲的貢獻。

此外科廷選區坎培拉的科廷區、西澳的科廷美術學院、坎培拉的科廷醫學研究學院,以及澳洲許多其他道路和建築都以他命名。

更多資訊 官銜, 政黨職務 ...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