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紅鞋 (童謠)

日本童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紅鞋(日語:赤い靴あかいくつ Akai kutsu)是一首發表於1922年的日本童謠,由野口雨情作詞、本居長世日語本居長世作曲[1]。2007年,該歌曲被選入《日本之歌百選日語日本の歌百選[2]

歌謠背景

通行說法

一般認為,《紅鞋》的詩詞改編自真實故事:1907年,作者野口雨情在札幌的北鳴新聞社工作,期間與鈴木志郎、岩崎加代結識。而岩崎加代的女兒佐野貴美(1902年7月15日-1911年9月15日,「佐野」為戶籍上的姓氏,也是岩崎加代繼父佐野安吉的姓氏)則被認為是詩中「紅鞋女孩」的原型。岩崎加代於1884年出生在靜岡縣有渡郡不二見村日語不二見村,5歲時父親逝世,由母親與繼父撫養。她曾在山梨縣做紡織女工,後於1902年未婚先孕,獨自回到故鄉,生下佐野貴美。1903年,她移居函館,而後在留壽都村平民社農場從事開墾工作,後與鈴木志郎在1906年結婚。1905年至1907年期間,由於開墾工作過於艱苦,岩崎加代沒有精力撫養佐野貴美,只得把她送由美國傳教士查爾斯·休特日語チャールズ・ヒューエット夫婦撫養。後來,由於罹患肺結核,休特夫婦無法將佐野貴美帶到美國撫養,只得把她安置到東京麻布的永坂孤女院(由日本基督教團鳥居坂教會日語鳥居坂教会主辦)。1911年秋,9歲的佐野貴美因病夭折,葬在青山靈園。然而岩崎加代對此卻毫不知情,始終以為佐野貴美隨休特夫婦前往美國生活。[3][4]

將女兒送予他人撫養後,岩崎加代與鈴木志郎繼續在平民社農場勞作。1907年平民社農場解散後,二人搬到札幌居住,鈴木志郎也進入北鳴新聞社工作,從而認識了野口雨情。據稱,野口雨情得知佐野貴美的故事後,便以此為題材,創作了《紅鞋》的詩詞,並於兒童雜誌《小學女生》1921年12月號發表。1922年8月,本居長世日語本居長世為該詩譜曲,並發表於1923年1月的《本居長世作曲 新作童謠 第十集》。[3][4][5]

1973年11月,一位老婦人向《北海道新聞》晚刊投稿,聲稱她的姐姐是「紅鞋女孩」的原型。這位家庭主婦指出:她的姐姐在明治末期成了美國傳教士的養女,前去美國生活,但幾年後就去世了,至今仍找不到墓地;而她的父親鈴木志郎與野口雨情是報社的同事,二人曾一同租住在札幌郊區的一棟大房子,期間她的母親向野口雨情的妻子提過姐姐的事情,野口雨情因此寫下《紅鞋》。讀到這篇投稿後,北海道電視台的製片人菊地寬對此頗感興趣,決定調查「紅鞋女孩」原型的生平。為此,他走遍日本,甚至前往美國探查,終於在1978年11月發表紀錄片《記錄:穿著紅鞋的女孩》[6]。在這部紀錄片中的結尾中,向《北海道新聞》投稿的老婦人隨著節目製作組前往青山靈園,在佐野貴美的墓前佇立、哀悼。1979年,菊地寬的紀實文學作品《穿紅鞋的女孩》在現代評論社出版。其後,「紅鞋女孩的原型是佐野貴美」的說法逐漸成為定論,為大眾接受,多個相關雕像也在日本各地樹立起來。[5][7]

Remove ads

社會主義隱喻說

1986年,岩崎加代與佐野貴美的「母子像」在靜岡縣日本平立起,小說家阿井涉介日語阿井渉介靜岡放送委託,為紀念節目《流浪之詩・穿著紅鞋的女孩》撰寫劇本。在寫作過程中,阿井涉介開始懷疑菊地寬提出的觀點,最終在2007年出版《捏造的形象:未曾被穿的紅鞋》一書,批駁通行說法,具體觀點如下:

  • 菊地寬聲稱佐野貴美的生父姓佐野,但這一說法毫無依據。貴美在戶籍上的姓氏之所以是「佐野」,可能是因為「將私生子女計入祖父(即岩崎加代繼父)戶籍名下」的慣例。
  • 根據通行說法,佐野貴美的養父母是美國傳教士查爾斯·休特日語チャールズ・ヒューエット夫婦,然而休特夫婦雖在北海道傳教,但與佐野貴美並無交集。事實上,早在1904年或1905年,佐野安吉便將2歲的佐野貴美寄養在東京的孤兒院,直到其因病早逝。而「佐野貴美被傳教士夫婦收養」則是佐野安吉為安撫岩崎加代,親自編造的善意謊言。
  • 儘管鈴木志郎與野口雨情確實認識,但他們之間大概率只有工作往來。哪怕二人關係確實親密,岩崎加代與野口雨情夫婦並無太多交談的機會,她也不太可能向外人講述自己年少時生下私生女的事實,故「野口雨情得知佐野貴美的事情,寫下《紅鞋》」的說法並不真實,不過岩崎加代的確向自己的女兒表示「雨情先生將貴美寫進詩里」。

阿井涉介批評了菊地寬以個人想像填補採訪空缺的做法,並援引野口雨情之子、文學評論家野口存彌日語野口存彌的說法,指出野口雨情的所有童謠都沒有任何明確的人物原型。他還認為《紅鞋》應當與野口雨情的另外一首詩《紅貨車》結合理解,指出《紅鞋》蘊含空想社會主義受挫的隱喻。 學者長久保片雲也認同社會主義隱喻說法,並指出「《紅鞋》一詩投射了野口雨情堂兄弟們的身影,他們信奉社會主義,從橫濱出發,前往被視作自由之地的美國」。野口雨情的孫女野口不二子亦表示:「《紅鞋》可以看作是以社會主義者野口茂吉(野口雨情堂弟,1905年自橫濱到美國)為藍本創作的」。

2003年2月,著名廣播作家永六輔在電視節目NHK人間講座日語NHK人間講座中聲稱「《紅鞋》的『紅』其實是指蘇聯,野口雨情在歌里唱的是『那個蘇聯、那個社會主義不到底跑哪去了』,但為了逃避治安維持法的審查,他運用了隱喻。」對此,作曲家江口浩司日語江口浩司質疑稱,《治安維持法》於1925年推行,遠晚於創作時間(1921年)。另外一名作曲家椙山浩一更是指責永六輔將野口雨情的經典名作曲解成反日作品。文學研究者西條和子肯定了通行說法,認為永六輔將「紅」解讀成「蘇聯」過於牽強。

文本內容

更多資訊 日語原文, 中文翻譯 ...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