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經制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經制錢總制錢合稱經總制錢,皆是宋代的附加雜稅。

北宋宣和年間,爆發方臘之亂,宋廷軍政費支出浩繁,發運使兼經制使陳遘以軍費不足,加徵賣酒、印契錢(典賣田宅)、頭子錢等雜稅七種,以充軍需。因為是經制使的建議,故稱經制錢[1]楊萬里《轉對札子》:「民之以軍興而暫佐師旅征行之費者,因其除軍帥謂之經制使也,於是有經制之錢。既而經制使之軍已罷,而經制錢之名遂為常賦矣。」

紹興初年經制錢與經制使一度廢除,紹興九年(1139年)又復置。紹興五年,總制使翁彥國又另立名目徵稅,稱總制錢,二者合稱經總制錢。除此之外,宋朝的雜稅還有月樁錢板帳錢二稅鹽錢蠶鹽錢丁鹽錢免夫錢僧道免丁錢[2]秤提錢市例錢[3]折估錢[4]折布錢布估錢畸零絹估錢等。

注釋

參考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