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綠色建築

設計時考量減低環境與資源耗費的建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綠色建築
Remove ads

綠色建築綠建築(英語:green building),是指本身及其使用過程在生命週期中,如選址、設計、建設、營運、維護、翻新、拆除等各階段皆達成環境友善與資源有效運用的一種建築[1]。換言之,綠色建築在設計上試圖從人造建築與自然環境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這需要設計團隊、建築師工程師以及客戶在專案的各階段中緊密合作。而綠色建築的實作擴充並補足古典建築設計對於經濟效益、實用性、耐用度以及舒適度方面的不足。

Thumb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堪薩斯城科技中心。該建築具有如下綠色貢獻:
Thumb
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設計的亞熱帶全生態減碳屋,利用太陽能作為唯一能量,兼具人與自然共存觀點

相近觀念為自然建築,是指正常用於較小的比例,並偏向集中於使用當地所可取用的材料。其他常見的用詞包括了永續設計及綠色建築物[2]

現代的綠色建築已經不止單純的建築,也包括建築材料以及建築方式等,綠色建築與電梯也存在關聯。

Remove ads

綠建築指標

綠建築在過去指「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而現在擴大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從定義中可以清楚發現綠建築的四大目標,而目前為以下九大指標:

生態

  • 生物多樣性指標:增加生物棲地,使物種多樣化。
  • 綠化量指標:將建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轉換成植物吸收量,降低二氧化碳濃度。
  • 基地保水指標:使土地涵養水源,減少都市洪荒。

節能

  • 日常節能指標:節省日常使用能源。

減廢

  • 二氧化碳減量指標:使用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建材。
  • 廢棄物減量指標:運用自動化及規格化,避免浪費。

健康舒適

  • 室內健康指標:避免有音、光、熱、空氣電磁等影響室內健康的因子。
  • 水資源指標:節省水源。
  • 污水與垃圾減量指標:減少日常污水與垃圾使用量。

綠建築指標清單

Remove ads

設計原則

Thumb
利麗思商學綜合大樓的正面牆使用建築整合太陽能工法
  • 節約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採用節能的建築圍護結構以及採暖和空調,減少空調的使用。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置風冷系統,使建築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築採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布局。
  • 節約資源:在建築設計、建造和建築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
  • 節約水資源:包括綠化的節約用水
  • 回歸自然:綠色建築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 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建築內部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建築材料和裝修材料。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當,使居住者感覺良好,身心健康。
  • 冬暖夏涼:使用很少的空調能源就可以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不能為了達成節能目標而故意不裝置空調,要求使用者忍受悶熱寒冷等不舒適的環境。

發展

  • 1960年代,美國建築師保羅·索萊里提出了生態建築的新理念。
  • 1969年,美國建築師英·瑪哈著《設計結合自然》一書,標誌著生態建築學的正式誕生。
  • 1970年代,石油危機使得太陽能地熱風能等各種建築節能技術應運而生,節能建築成為建築發展的先導。
  • 1980年,世界自然保護組織首次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口號,同時節能建築體系逐漸完善,並在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已開發國家廣泛應用。
  • 1987年,聯合國環境署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 1990年,世界第一個綠色建築標準於英國發布。
  • 1992年,因「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 使可持續發展思想得到推廣,綠色建築逐漸成為發展方向。
  • 1993年,美國創建綠色建築協會。
  • 1996年,香港推出綠色建築標準。
  • 1999年,台灣推出綠色建築標準。
  • 2000年,加拿大推出綠色建築標準。
  • 2005年,新加坡倡議《BCA綠色建築標誌》
  • 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施行《綠色建築評價標準
Remove ads

各個國家或地區認證制度

Thumb
中華民國內政部綠建築標章2005年版
更多資訊 國家或地區, 認證制度 ...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