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Remove ads

緬甸在1962年—1988年處於奈溫軍事獨裁統治之下。奈溫及其在緬甸軍方的盟友於1962年3月2日發動政變推翻了吳努總理領導的政府。政變後一天,政變者成立聯邦革命委員會作為該國的執政機構。1962年4月,革命委員會創造「緬甸式社會主義」概念,並宣布其為緬甸的國家意識形態。1962年7月4日,革命委員會成立了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作為該國的執政黨和唯一合法政黨。1974年,奈溫頒布新憲法,用綱領黨成員組成的人民議會取代革命委員會,將國名由「緬甸聯邦」改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快速預覽 緬甸聯邦(1962年—1974年)ပြည်ထောင်စု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zu Myăma Nainngandaw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74年—1988年)ပြည်ထောင်စု ဆိုရှယ်လစ်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zu Soshallhaitsammat Myăma Nainngandaw, 首都 ...

奈溫治理緬甸的特點是極權主義孤立主義迷信仇外和對冷戰政治的拒絕。奈溫以獨裁者的身份統治緬甸,同時擔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後改為緬甸總統)和緬甸總理。對主要行業的國有化和對外國投資的拒絕導致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1988年,爆發被稱為8888起義的大規模抗議活動,迫使包括奈溫在內的綱領黨官員集體辭職並實行多黨制。1988年9月18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推翻綱領黨,並用武力結束了抗議活動,建立了一個新的軍事政權,即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