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約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齊

瑞士教育家、教育改革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约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齐
Remove ads

約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齊(德語: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年1月12日—1827年2月17日),瑞士教育家,教育改革家,被譽為西方「教聖」、歐洲「平民教育之父」,主要代表作為《林哈德與格篤德》,他提出的「教育心理學化」主張、「要素教育」理論等教育思想對近代西方初等教育的發展起到重要影響。[1][2]

快速預覽 約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齊 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1746年1月12日,裴斯泰洛齊出生在蘇黎世的一個醫生家庭。父親早逝,由寡母和女僕巴貝麗撫育長大。在蘇黎世大學他結交了拉瓦特爾和改革黨。他的早年投身於提高人民生活條件的計劃。他朋友布倫奇利的死使他從政治轉向獻身教育。他二十三歲結婚,在新莊買了一塊廢地,試圖種植茜草。裴斯泰洛齊絲毫不懂商業,計劃失敗。

在他開放農場辦學校之前;寫了《隱士的黃昏》(Die Abendstunde eines Einsiedlers,1780年), 接下來又完成了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篤德德語Lienhard und Gertrud》(1781年),描述一個善良而專心的女人所作漸進的改革,先是一家,然後是全村。這本書在德國廣受歡迎,裴斯泰洛齊的名字不再默默無聞。

1775年在「新庭」(Neuhof)自費設立貧民學校,收容孤兒50餘人。 1798年法國侵略瑞士,顯示出他真正的英雄品格。許多孩童離開翁特瓦爾登州沒有父母、家、食物和住處,裴斯泰洛齊於施坦斯一個荒廢的修道院成立孤兒院,收容孤兒盡力教養他們。在冬季他親自用極大的熱誠照料他們,但1799年6月該建築被法國人征作醫院,他的控訴遭到驅散。

1801年,裴斯泰洛齊寫了《葛篤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Wie Gertrud ihre Kinder lehrt)一書,介紹他的教育理念。他的方法是從易到難。開始於觀察,然後是知覺、講述,再然後是測量、繪畫、寫作、數字和計算。

1799年他在布格多夫建立一所學校,直到1804年。1802年,他受託前往 巴黎,盡最大努力使拿破崙關心國民教育體系;但這位偉大的征服者說他不會為字母自找麻煩。

1805年,他搬到納沙泰爾湖邊的伊韋爾東,二十年之久按部就班地完成他的工作。所有對教育感興趣的人士參觀。他受到洪堡費希特的讚揚。他的學生包括阿朗·卡爾代克卡爾·尤斯圖斯·布洛赫曼法語Karl Justus Blochmann卡爾·李特爾弗里德里希·福祿貝爾

大約1815年學校教師中爆發了糾紛,裴斯泰洛齊的最後十年是疲憊和悲傷交替。1825年他回到出生地新莊;完成他最後的著作《天鵝之歌》後,他死於布魯格。正如他所說,他一生真正的作品不是在布格多夫或伊韋爾東,而是他實踐的教育原則,發展觀察力,全人訓練,以同情的方式對待學生,他曾在斯坦茲勞動六個月。他對教育的幾乎所有分支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他的影響力還遠遠沒有用盡。

被稱為平民教育之父。

死後墓誌銘被尊稱「人中之神,神中之人」。

裴斯泰洛齊全集1819年在斯圖加特出版。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