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約翰·哈蒙德 (侏羅紀公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約翰·哈蒙德博士(英語:Dr. John Hammond)[a]是侏羅紀公園系列中的虛構人物。他在麥可·克萊頓1990年出版的小說《侏羅紀公園》中首次亮相,這部小說是該系列的開創者。在史蒂文·史匹柏執導的1993年同名改編電影中,理察·阿滕伯勒飾演約翰·哈蒙德。
在故事中,約翰·哈蒙德是國際遺傳公司(InGen)的創始人,也是其公司傾力打造的克隆恐龍主題公園侏羅紀公園的所有者。小說中將他描繪為一個反派角色,而史匹柏在電影改編中減弱了這一特徵。儘管哈蒙德在小說第一部中就被恐龍殺死,但這個角色在電影版中倖存了下來,並在1997年的電影續集《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中短暫回歸,阿滕伯勒回歸併再次飾演這一角色。在電影系列中,哈蒙德在續集事件發生後不久就去世了。
Remove ads
虛構背景
約翰·哈蒙德是小說《侏羅紀公園》(1990年)中的主要反派之一。他被描繪成一個冷酷且反社會的古怪執行長。他一心想要重現恐龍的唯一目的是為了給InGen賺取利潤並鞏固自己的地位。為了展示基因工程的能力,哈蒙德向潛在投資者展示了一頭迷你象,最終為努布拉島的侏羅紀公園項目籌集了近10億美元。儘管一些生物工程公司致力於治癒疾病,但哈蒙德認為這些努力在財務上存在風險,而且會受到政府監管的阻礙。他告訴他的首席遺傳學家亨利·吳博士:「這是個糟糕的想法。新技術的濫用……幫助人類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就我個人而言,我永遠不會幫助人類」。[3]
哈蒙德對於公園及其失敗幾乎不承擔任何責任,相反,他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他人。他認為自己選定的高級職員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導致他的願景無法實現。在小說的大部分內容中,他一直待在相對安全的遊客中心和他的私人私人別墅中,並且堅信自己仍掌控著局面,即使周圍的形勢變得極其嚴峻。當他的孫子孫女在公園裡迷路時,他仍然堅信秩序很快就會恢復,孩子們不會有真正的危險。小說結尾處透露出他對孫子孫女沒有真正的愛,也不在乎工人的命運。當工作人員重新控制公園時,他以公司系統分析師那樣冷漠、超然的態度合理化這場災難,認為所發生的一切都只是意外,甚至說服自己應該重建公園。然而,當他在外面散步時,被暴龍吼叫聲嚇了一跳(實際上是他的孫子孫女諷刺性地使用的恐龍錄音機),失足跌下山坡,摔斷了腳踝。他無法爬上山坡,最終被一群美頜龍殺死。
在續集小說《失落的世界》(1995年出版)中,伊恩·馬爾科姆簡要揭示了InGen事件背後的真正內幕,回顧了哈蒙德的投資策略以及他財富積累的過程。他解釋了公園失敗的原因以及索納島存在的原因。據正在調查最初公園事件的埃德·詹姆斯(Ed James)稱,哈蒙德只是因公務旅行在努布拉島上去世。
Remove ads
在1993年上映的電影版《侏羅紀公園》中,哈蒙德的性格幾乎與小說中的形象完全相反,除了他的古怪特質外,兩者幾乎沒有相似之處。在電影中,哈蒙德被描繪成一位善良、快樂、富有魅力的蘇格蘭資本家,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一個富有同情心且關愛家人的祖父和領導者,出發點良好,並努力保護每個人的安全。儘管他在電影中同樣也重視金錢,但他似乎不像小說中的哈蒙德那樣過於度追求利潤,並明確表示自己並不想打造一個只為超級富豪服務的公園,而是希望激發人們的興趣。而電影中的律師唐納德·詹納羅(Donald Gennaro)繼承了小說中哈蒙德大部分的負面和貪婪角色特質。
哈蒙德對於為兒童和家庭打造景點有著更深刻的情感理解,並希望將侏羅紀公園變成科學現實。他提到自己的第一個景點是機械跳蚤馬戲團,而對於主題公園,他想向遊客展示一些真實的東西而不是幻覺。哈蒙德有一句名言在整部電影中反覆出現,他表示自己「不惜一切代價」打造侏羅紀公園[4]。然而,他在堅信自己創造的東西受到控制這一點上存在誤導,低估了基因和自然的力量。他對純科學研究興趣不大,更關心基因工程的應用。當安全系統崩潰時,他和他的員工努力恢復電力並營救專家和他的孫子孫女,同時他們待在安全的控制室中。最終,他和其他倖存者帶著遺憾離開了島嶼,沮喪的哈蒙德也同意公園已經失敗
在第二部電影《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1997年)中,哈蒙德顯得更加年老,健康狀況似乎在惡化。在InGen的另一個島嶼索納島發生事故後,董事會解除了哈蒙德的執行長職務,並將該職位交給了他的侄子彼得·盧德洛(Peter Ludlow)。影片提到,哈蒙德最初曾開始在聖地牙哥建設侏羅紀公園,但後來放棄了該項目,轉而選擇努布拉島。盧德洛計劃完成聖地牙哥項目,並將從索納島帶來的恐龍安置在那裡。哈蒙德將剩餘的資源用於確保島上的恐龍與外界隔離,這是他自努布拉島事件後四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他派出一支小型團隊前往索納島記錄動物,以此爭取足夠的公眾支持,保護這些恐龍和島嶼。最終,哈蒙德成功了,索納島被宣布為自然保護區。
在《侏羅紀公園3》(2001年)中,哈蒙德僅在格蘭特關於迅猛龍的講座中被提到:「約翰·哈蒙德和國際遺傳公司在侏羅紀公園所做的就是創造了基因工程主題公園裡的怪物」。
根據電影《侏羅紀世界》(2015年)的宣傳網站,哈蒙德於1997年去世,這發生在第二部電影的事件之後。一年後,他的朋友、馬斯拉尼全球公司(Masrani Global Corporation)執行長西蒙·馬斯拉尼(Simon Masrani)收購了國際遺傳公司。該公司繼承了哈蒙德的初衷,並最終於2005年在努布拉島上建立了一個新的恐龍主題公園——侏羅紀世界。[5]
在影片中,馬斯拉尼告訴公園經理克萊爾·迪林,哈蒙德將自己的臨終願望託付給了他。後來,當克萊爾告訴馬斯拉尼公園擁有最好的結構工程師時,馬斯拉尼諷刺地說:「哈蒙德也是這麼說的。」當馬斯拉尼斥責亨利·吳創造了暴虐霸王龍並告訴他停止一切活動時,他提到這次哈蒙德不會再來保護他了。
在《侏羅紀世界2》(2018年)中揭示了哈蒙德曾與班傑明·洛克伍德合作復活已滅絕恐龍的計劃,但兩人因洛克伍德支持人類克隆而鬧翻。洛克伍德的雇員兼最終的兇手伊萊·米爾斯(Eli Mills)透露,兩人關係破裂的原因是洛克伍德克隆了他已故的女兒夏洛特(Charlotte)。而現在這個複製人以梅茜·洛克伍德之名作為他的孫女被撫養長大。影片的聯合編劇科林·特雷沃羅澄清說,哈蒙德與洛克伍德分道揚鑣是因為後者打算克隆他的女兒,而這一行為是在哈蒙德去世多年後進行的[6]。在《侏羅紀世界3》(2022年)中,進一步揭示實際上是夏洛特克隆了自己,而班傑明為了掩蓋此事編造了一個故事。
Remove ads
角色創作

小說中哈蒙德的反派性格在電影改編中被刪除。雖然他的形象並沒有特定原型,但克萊頓解釋說,哈蒙德就像是「沃爾特·迪士尼的黑暗面」[10]。導演史蒂文·史匹柏評價這部小說時說:「我覺得哈蒙德是一個寫得很出色、但很典型的反派角色,而我更感興趣的是把哈蒙德塑造成沃爾特·迪士尼與羅斯·佩羅的結合體。」[11][12]
史匹柏此前曾想讓理察·阿滕伯勒出演兩部電影,但這些計劃均未能實現。當被邀請飾演哈蒙德時,阿滕伯勒最初表示猶豫,因為此時的他已經有14年沒有演過戲了,而且他覺得導演電影要容易得多。最終,在史匹柏懇求他說「我想不出有其他人能勝任這個角色,除了你」後,他接受了出演邀請。但很快阿滕伯勒就對此感到後悔了,因為在影片中他需要記住大量的台詞。抵達夏威夷拍攝點後,阿滕伯勒失望地發現電影的製作進度提前了,而留給他準備的時間很少。他後來甚至希望能夠重拍一些場景,但也開心地承認,這很可能會成為自己最為人所知的角色:「可能在這部電影中,看到我表演的人,比我所有其他電影的觀眾加起來還多。」[13]哈蒙德在電影中使用一根由類似恐龍骨骼製成的手杖。頂部有一塊琥珀,裡面包含一隻被困住的蚊子,這呼應了該系列的整體設定。這件電影道具於2018年以3.2萬美元的價格售出[14]。
最初版本的《侏羅紀公園》劇本中,哈蒙德是被恐龍殺死的,其中一版中是遭到了原美頜龍的襲擊,這與小說中的哈蒙德死亡情節類似[15]。在另一份草稿的早期故事板中,描述了哈蒙德獨自一人在公園的控制室里被一隻迅猛龍殺死的場景[16]。在後來的草稿中則顯示他和他的恐龍被留在了島上[15]。小說中哈蒙德被原美頜龍殺死的情節後來被改編到《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中,用於角色迪特·史塔克(Dieter Stark)的情節[17]。
在2000年,《侏羅紀公園3》上映之前,有報道稱阿滕伯勒將重返電影劇組,進行客串演出[18],但這最終並未實現,哈蒙德在影片中僅被提及。阿滕伯勒對自己角色在第三部電影中的缺席並不感到失望,他說:「我在上一部電影裡死了嗎?我不知道,我看起來挺虛弱的。我從未看過這部電影。我不喜歡去看自己的電影」[19]。
阿滕伯勒原本計劃在系列第四部電影中繼續出演約翰·哈蒙德[20][21][22][23],但2008年時他在家中意外摔倒,隨後退出演藝圈[24]。他最終於2014年去世[25]。
Remove ads
評價
羅傑·艾伯特在評論系列第一部電影時認為哈蒙德的角色塑造比較有限,他寫道:「這部電影本來有機會讓他的角色變得宏大、獨特、豐富多彩、氣勢磅礴,但他卻給人留下了焦點不集中、平淡無奇的感覺。」[26]
2015年,英國電影協會的尼爾·米切爾將哈蒙德列為阿滕伯勒最精彩的表演之一:「哈蒙德迷人、老練、專一,但也有很深刻的缺陷,而阿滕伯勒一直擅長刻畫這種性格特徵。這位資深演員將一生的經歷融入到一個既短視又富有遠見的角色中。」[27]2017年,ScreenRant的湯姆·查普曼(Tom Chapman)將哈蒙德評為該系列電影中第五佳的角色,他寫道:「很難想像第一部電影沒有阿滕伯勒揮舞手杖的表演。」他補充道,「作為快樂的瘋狂科學家,侏羅紀公園的整個創作實際上都歸功於哈蒙德」[28]。
在系列電影首部曲上映30周年之際,多家媒體對哈蒙德的角色進行了研究,普遍認為他是一個微妙的反派。ScreenRant的西蒙·加拉格爾(Simon Gallagher)認為哈蒙德由於其「無法滿足的野心,根本上不尊重自然」,理應受到懲罰[17]。Collider的肖恩·帕格諾蒂(Sean Pagnotti)稱他為「資本主義怪物」和「有毒積極性表現的迷人化身」,並寫道,由於他的魅力和阿滕伯勒的表演,「對這位可憐的老億萬富翁感到遺憾並不罕見」[29]。在注意到《侏羅紀世界》電影中洛克伍德的背景故事後,MovieWeb的雷·克拉夫(Ray Clough)寫道:「哈蒙德扮演著終極偽君子的角色,儘管他對一個曾經滅絕的物種做了同樣的事情,但卻依然聲稱複製人類是不道德和道德敗壞的行為。」[30]同樣來自ScreenRant的本·夏洛克(Ben Sherlock)則認為,如果哈蒙德在原版電影中中始終作為完全的反派,整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就會有所不同,例如,例如他可能會為了利益而鼓勵人類克隆[31]。
Syfy Wire的塔拉·貝內特(Tara Bennett)稱哈蒙德是電影系列中最壞的反派:「我們知道這個排名會引起爭議,但不要被他那慈祥的外表所迷惑。」貝內特指出,在《侏羅紀世界3》中,恐龍再次在世界上漫遊,正是因為哈蒙德首先幫助復活了它們[32]。MovieWeb的羅里·皮納塔(Rory Piñata)同樣將系列電影首部曲中的事件以及後續電影中的事件歸咎於哈蒙德,並認為他應當為自己的貪婪而受到懲罰[15]。Collider的麗莎·諾丁(Lisa Nordin)稱哈蒙德是一個複雜的人物,很難辨別他是「英雄」或是「反派」[33]。
Remove ads
其他媒體
阿滕伯勒曾在兩部電子遊戲中為哈蒙德配音:1997年的《混亂島:失落的世界》[34]以及1998年的《侵入者》。後者以哈蒙德的回憶錄為特色,在整個遊戲過程中向玩家講述[35]。2021年,一部由粉絲製作的22集前傳系列在網上發布,該系列聚焦哈蒙德的生活,採用了電影片段和《侵入者》中的回憶錄[36]。
哈蒙德還出現在遊戲《侏羅紀公園:創世紀行動》(2003年)和《侏羅紀世界:進化》(2018年)中。在《創世紀行動》中,由巴德·廷韋爾為哈蒙德配音[37],在《進化》中,哈蒙德的配音演員是麥肯齊·格雷[38]。第一部《侏羅紀世界》電影中出現的雕像在《侏羅紀世界:進化2》(2021年)中也短暫向玩家開放[39]。阿滕伯勒在電影中的一些台詞被重新用於《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的預告片中[40][41]。2015年的《芝麻街》中的一集惡搞了哈蒙德以及系列電影首部曲,餅乾怪獸扮演了哈蒙德的角色[42]。
儘管《侏羅紀公園》系列的玩具自1993年就已經存在,但哈蒙德直到2019年才被作為對象之一出了一款可動人偶,當時美泰公司在2019年聖地牙哥動漫展發布了一款限量版玩偶[43][44]。該公司隨後推出了一款哈蒙德玩偶,作為其琥珀系列(Amber Collection)的一部分[45]。
小說中哈蒙德的死亡在《侏羅紀世界:白堊紀營地》第三季中被提及,當時雅茲(Yaz)重複了她聽說的一個故事,講述原公園的擁有者在摔斷腳踝後遭原美頜龍活活吃掉。達里烏斯(Darius)隨後表示哈蒙德是因自然原因去世的。[46]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