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約翰·艾略特·加德納
英国指挥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約翰·艾略特·加德納爵士,CBE (Sir John Eliot Gardiner,1943年4月20日—),英國指揮家,以詮釋巴洛克主義時期作品,特別是巴哈的作品而聞名。
生平
約翰·艾略特·加德納生於英國多賽特的小村Fontmell Magna[譯名請求],他的音樂啟蒙來自於當地的教堂唱詩班,早年他還自學了小提琴演奏。15歲時,加德納開始嘗試指揮。就讀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時,加德納學習歷史、阿拉伯語以及中世紀西班牙語,最終得到了史學碩士學位[1]。

1964年3月5日,加德納在國王學院的小禮拜堂指揮了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的《聖母晚禱》[2],這場演出可以視作是其指揮活動的起點,更間接促成了蒙台威爾第合唱團的成立。1966年,加德納便指揮蒙台威爾第合唱團完成了正式的指揮初登場[1]。自國王學院畢業後,加德納持續與瑟斯頓·達爾特學習,此外他也前往巴黎,拜入娜迪亞·布朗熱門下。
1967年,在埃里大教堂的蒙台威爾第四百壽辰上,加德納指揮樂團演奏了自己改編、修訂的《聖母晚禱》,演出大獲成功,這使得加德納更有勇氣向這個方向邁步。1968年,在原先合唱團的基礎上,蒙台威爾第管弦樂團成立。1969年,加德納在英國國家劇院指揮了莫札特的《魔笛》,這是他的歌劇初登場。1973年,他初次在考文特花園的皇家歌劇院演出。1977年,蒙台威爾第管弦樂團更換了所有的演奏用樂器,以當代樂器取代了現代樂器,樂團更名為英國巴洛克獨奏家樂團,並一躍成為古樂領域的翹楚勁旅[3][4]。在當年的因斯布魯克古樂音樂節(Innsbrucker Festwochen der Alten Musik)上,英國巴洛克獨奏家樂團首次演出,曲目是韓德爾的《阿西斯與加拉蒂亞》,該曲目的錄音1978年被留聲機雜誌評為「最佳古樂錄音」。
1979年,加德納初次在美國指揮演出,合作的對象是達拉斯交響樂團。1980–83年間,加德納是溫哥華管弦樂團(CBC Vancouver Orchestra)的主要指揮[5]。1983年之後,加德納轉往法國,擔任里昂國家歌劇院的音樂總監,迄1988年止,期間主導了該院樂隊的大型改革[6]。此外,自1981年起,加德納亦擔任哥廷根的國際韓德爾音樂節總監,迄1990年止[7]。在1989年蒙台威爾第合唱團成立25周年之際,他率團巡演,曲目除《聖母晚禱》之外,亦有韓德爾、巴哈的作品。
1990年,加德納成立革命與浪漫樂團,該樂團以演奏較近代的作品為主,尤其專注於19世紀作品。同年他亦帶領蒙台威爾第合唱團、英國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做客薩爾茨堡音樂節,上演「奧菲歐」系列(分別由蒙台威爾第和格魯克作曲),還有小夜曲專場。1991–95年間,他擔任北德廣播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職。1995年,加德納再訪薩爾茨堡音樂節,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出。1997年,由加德納組織的「舒曼音樂節」分別在倫敦的巴比肯中心和巴黎的音樂城舉行。2000年,加德納在歐洲14國超過60所教堂里指揮了巴哈所有傳世的清唱劇[8],憑這一巨大的工程,他獲得了2005年萊比錫頒發的巴哈獎牌。
作品
加德納指揮的精品大多由寶麗金旗下的Deutsche Grammophon、飛利浦和DECCA等品牌所發行。2004年,他創立了自己的品牌「蒙台威爾第唱片」(Monteverdi Productions),專門出版蒙台威爾第合唱團、英國巴洛克獨奏家樂團等團體的演出錄音[a]。
自他與英國巴洛克獨奏家樂團的在阿奇夫第一個錄音《阿西斯與加拉蒂亞》後,他們不斷錄製獲獎唱片:蒙台威爾第《聖母晚禱》及《奧菲歐》,普賽爾《精靈皇后》,巴哈《聖誕神劇》,《馬太受難曲》和海頓《四季》。他亦計劃錄製莫札特歌劇作品,包括《依多美尼奧》,《狄多的仁慈》,《後宮誘逃》,《女人心》,《費加洛的婚禮》,《唐喬奧凡尼》 和《魔笛》。加德納對貝多芬作品的著墨亦多,他與革命與浪漫樂團錄製完成了《莊嚴彌撒》,交響曲全集,歌劇《利奧諾拉》,鋼琴協奏曲全集(和羅伯特·大衛·萊文合作,以1998年第三,四號協奏曲表演為標誌結束)。另外他也錄製了舒曼交響曲全集(1998),2003年他還完成了海頓彌撒的錄製工作。
Remove ads
獲獎與榮譽
個人生活
約翰·艾略特·加德納是牧師洛夫·加德納之子[14],他的祖父則是埃及學學者艾倫·韓德森·加德納。
加德納個人有兩段婚姻,育有三女。
軼事
注釋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