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約翰·M·馬丁尼斯
美国量子物理学家,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約翰·馬修·馬丁尼斯(英語:John Matthew Martinis,1958年—),美國量子物理學家,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物理系教授。2014年,谷歌量子人工智慧實驗室宣布斥資數百萬美元,聘請馬丁尼斯團隊使用超導量子位元建造量子計算機。
2025年,馬丁尼斯與約翰·克拉克、米歇爾·H·德沃雷因發現電路中的宏觀量子穿隧效應量子力學穿隧和能量量子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Remove ads
經歷
約翰·M·馬丁尼斯1980年獲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理學學士學位,之後在該校攻讀博士學位,研究宏觀變量的量子行為,即約瑟夫森效應[4]。博士畢業後,馬丁尼斯來到法國薩克雷,成為原子能委員會的第一位博士後。之後加入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的電磁技術部,研究超導量子干涉儀(SQUID)放大器[5]。任職研究所期間,開發出一種X射線檢測的技術,該技術採用具有電熱反饋的超導過渡邊緣傳感器微量熱計[6]。
2002年起,一直致力於約瑟夫森結量子位元的研究,計劃構建史上第一台量子計算機[7]。
2004年,擔任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沃斯特實驗物理學講席教授,至2017年卸任。2014年,谷歌量子人工智慧實驗室宣布斥資數百萬美元,聘請馬丁尼斯團隊使用超導量子位元建造量子計算機[8]。
2019年10月23日,馬丁尼斯團隊在《自然》發表題為《使用可程式超導處理器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Quantum supremacy using a programmable superconducting processor")的論文[9],展示團隊使用53量子位元的計算機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從而推翻了擴展的邱奇-圖靈論題)[10]。2020年4月,馬蒂尼斯從谷歌離職,僅出任顧問[11][8]。
2020年,馬丁尼斯移居澳大利亞,加入由約翰·西蒙斯教授的初創公司矽量子計算(Silicon Quantum Computing)[12]。
2021年,馬丁尼斯獲得約翰·斯圖爾特·貝爾獎,以表彰其研究量子力學基本問題及其應用[3]。
2022年,基於「半導體行業能大規模製造高質量的量子位元,掌握著創造實用量子計算機的關鍵」,馬丁尼斯於他人共同創辦Qolab公司[13]。
2025年,馬丁尼斯與與約翰·克拉克、米歇爾·H·德沃雷因發現電路中的宏觀量子穿隧效應和能量量子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