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紀錄片:終結歷史之人
劉宇昆的科幻小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紀錄片:終結歷史之人》(英語:The Man Who Ended History: A Documentary)[註 1]是美籍華裔作家劉宇昆在2011年所發表的一篇科幻小說。最初發表在短篇小說集《Panverse Three》上[2]。小説以偽紀錄片腳本[3]的形式講述了後世穿越到731部隊的歷史現場,重新目睹那場災難的故事。此小說入圍了雨果獎最佳中篇小說[4]和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5],並獲得了伊格諾特斯獎[註 2]最佳外語短篇獎[7]。
劇情簡介
本小說虛構了一個名為《終結歷史之人》的紀錄片。該「紀錄片」由香港「回憶」影視有限責任公司和日本「仁恕」工作室聯合出品[註 3]。由赫拉克利特·涉江製作[註 4][9]。
桐野明美是費曼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她證實了玻姆-桐野粒子的存在。通過測算這種粒子可以看到過去所發生的事情,而這種跨時空的觀察只能進行一次:歷史片段被「觀看」過一次後無法被再次看見。埃文·魏是她的丈夫。他們利用這種粒子開發的技術可以將人送回過去。他們決定要通過這種技術揭開731部隊的歷史真相。莉莉安·C·張薇思為了尋找自己的姑姑,報名了該技術測試的志願者。她來到了731部隊的現場,看到了人體實驗和強暴等日軍罪行。之後她參加了美國眾議院的聽證會,揭露了這些歷史真相。「紀錄片」還「採訪」了一個參與過731部隊的日軍士兵,他承認了這些罪行。
該技術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日本政府認為這是中國的政治表演。埃文為了確保項目在西方世界的政治公信力,而拒絕了中國的參與,最終令中國政府叫停了埃文的工作。在埃文計劃研究韓戰期間使用的生物武器後,美國也關閉了埃文的實驗室。由於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不堪回首的過去,世界各國政府達成高度一致,簽署通過了「時間旅行中止令」。最終,埃文跳軌自殺,明美也通過該技術發現自己的外祖父是731部隊的成員。
「紀錄片」中「採訪」了大量人士。考古專家認為個人的哀痛耗費了大量珍貴的歷史片段。歷史教授認為這種只能「看」一次歷史的技術形成的證據不具有可靠性。有些人對日方的罪行表示憤怒,但也有人表示這是過去的歷史不要抓住不放。
Remove ads
創作
我們所有人都是歷史的後裔,不能罔顧歷史遺留的包袱。我們如何矯正過往的不公,令未來的社會更公平,我認為這是人類最重要的功課之一。
「
」
劉宇昆談寫作理念[10]
劉宇昆稱創作這部小說是受到美籍華裔作家、《南京大屠殺》的作者張純如自殺的觸動,因此也有人誤認為該小說反思的是南京大屠殺[11]。劉宇昆也稱特德·姜的《紀錄片:愛你所見》啟發了他用紀錄片的形式寫這個故事[12]。「紀錄片」中穿插有大量的「民眾採訪」片段,其原型來自於網絡評論以及作者與持有此類觀點人士的直接交流內容[12]。劉宇昆自認為這是他最自豪的作品[2]。這篇小說的中文版由科幻作家夏笳翻譯[12]。
評價
《文藝報》評論稱該小說呈現了「對歷史真相的挖掘與遮蔽之間的悖論」[13]。其認為該小說揭開了歷史背後政治博弈,同時也討論了歷史對於個人的意義。並藉助科幻小說擺脫了歷史敘述的束縛,「『掌控過去』不再僅僅是某種文學隱喻,而變成一樁極為現實的問題」[14]。其也認為小說中展現了多元的歷史觀,喚起了更多人對於這段歷史的認知與關注[15]。
科幻作家飛氘認為這個故事像幾何中的輔助線一樣,打開了理解歷史的新空間[16]。同時他也對「歷史終結」這一概念進行了解讀,認為其既指官方敘事的終結,也指歷史敘事的終結[17]。NPR認為,這篇小說是對國家、記憶、責任以及過去究竟屬於誰的一次令人痛心的沉思[18]。Tangent Online認為,這篇故事是2011年最有影響力的故事之一,他認為政府和民眾對歷史的反應比戰爭本身還要糟糕[19]。
En attendant Nadeau認為小說通過描寫爭議,揭示了導致歷史罪行被掩蓋的各種過程。其中的採訪揭示了民眾對歷史缺乏興趣以及普遍存在的偏見。小說通過紀錄片的形式使得不同的觀點得以生動有效地呈現。[20]
收錄
本作的中譯本曾收錄於《思維的形狀:劉宇昆作品集》,2014年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