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納米比亞寡養桿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納米比亞寡養桿菌學名Stenotrophobacter namibiensis)是寡養桿菌屬的下屬物種。該菌為革蘭氏陰性、非運動性、需氧化能有機營養嗜溫的短桿菌。它首次於2012年在納米比亞被發現,並於2016年被描述。[1][2]

快速預覽 納米比亞寡養桿菌, 科學分類 ...
Remove ads

詞源

種加詞「namibiensis」表示分離該物種的土壤樣本的來源地,即納米比亞[2]

發現

2012年春季,學者在納米比亞馬沙雷地區的河岸林地採集了半乾旱稀樹草原的土壤樣本。該土壤樣本先經10mM HEPES緩衝液(pH 7.0)分散,再通過SYBR Green I染色測定其中的細菌總數。培養實驗於無菌的96孔微孔板中進行,每個孔加入180微升土壤提取物(SE)/HD 1:10培養基(pH 7.0),並接種20微升含有10或100個細菌的土壤懸液。樣品在20℃的黑暗條件下培養六周,隨後通過濁度檢測細菌生長情況。所有陽性富集的培養物都用針對酸桿菌群的特異性引物(Acido31f/907r)進行PCR篩選。對於檢測到含有酸桿菌的樣品,再在含1.5%瓊脂的相同培養基上進行劃線,純化分離出菌株。學者最終於2016年正式描述並命名此物種。[1]

形態

該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細胞長約0.9至2.3µm,寬約0.4至0.6µm,通常是單或雙細胞。菌體不形成芽孢莢膜,並且無運動性。

在固體培養基上,該菌可形成粉紅色菌落,呈凸出的圓形、邊緣規則、有光澤,直徑通常小於1mm。[1]

生理

該菌為需氧化能有機營養中溫菌,適應中性至微微酸性環境。其細胞色素c氧化酶呈陰性,而過氧化氫酶活性不穩定。該菌不具備還原硝酸鹽和發酵葡萄糖的能力。

其生長溫度範圍為20至37°C(最適溫度為34至36°C);pH適應範圍為5.6至9.8(最佳pH值為6.1至6.5)。細胞通過二分裂進行增殖,最佳生長條件下的倍增時間為13.8小時。[1]

分子特徵

該菌的主要脂肪酸包括iso-C15 : 0、C16 : 1 ω7c/C16 : 1 ω6c和異iso-C15:1H/C13:0 3-OH。主要極性脂質包括二磷脂醯甘油磷脂醯乙醇胺磷脂醯膽鹼磷脂醯甘油。主要的異戊二烯是MK-8。DNA G+C含量為56.8至59.4mol%。[1]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