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細川澄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细川澄之
Remove ads

細川澄之(日語:細川 澄之ほそかわ すみゆき Hosokawa Sumiyuki,1489年—1507年9月7日、延德元年-永正四年八月一日),是活躍於日本室町時代後期至戰國時代武將,曾任室町幕府第29代管領,同時也是細川氏宗家(京兆家)第13代當主。

Thumb
《續英雄百人一首》中的細川澄之畫像及其辭世之歌:「梓木之弓,雖張弓之心堅定無比,然能引弓者稀少,遂成孤身」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生平

延德元年(1489年),澄之作為關白九條政基日語九条政基之次子誕生,其母為公卿武者小路隆光日語武者小路隆光之女。從政基手中繼承九條家家督之位的九條尚經日語九条尚経,則是與澄之相差約20歲的異母兄。

延德三年(1491年)二月十三日,澄之被未有親生子嗣的細川政元收為養子,並承襲細川京兆家世子代代所用的幼名聰明丸

明應四年(1495年)七月,澄之謁見室町幕府第11代將軍足利義澄,正式被確定為細川京兆家家督繼承人[1]

文龜元年(1501年)五月末,政元將家督讓與澄之[1]。此事被當時身處和泉國日根莊的澄之生父九條政基記錄於《政基公旅引付》中,文中寫道:「抑細川家事,命聰明丸(澄之)承繼,並以安富筑後守(元家)與藥師寺備後守(元一)二人處理諸事宜,以下相關事務,已經決定完畢」[2]

然而,由於政元的家臣中有反對公家出身的澄之繼承家督者,文龜三年(1503年),政元又將細川氏・阿波家出身、細川成之日語細川成之之孫六郎(即後來的細川澄元),定為後嗣。政元的後繼者也變為澄之與澄元二人[1]

據傳,政元原本意圖將攝津國丹波國分別分封給兩人,以達成勢力均衡。但是關於細川京兆家家督應由何人繼承,家中內眾(家臣團)卻分裂為支持澄元派與支持澄之派兩大勢力,並展開激烈對立[3]

永正元年(1504年),聰明丸元服,從母方表兄、將軍足利義澄處獲賜偏諱[4],改名為澄之(義澄母親亦為武者小路隆光之女)。其烏帽子親為細川氏・典廄家第3代當主細川政賢日語細川政賢

永正二年(1505年)五月,澄之聯合淡路守護細川尚春,以及安富氏香川氏等勢力,一同進攻讃岐國的阿波細川氏,但遭細川成之和三好之長日語三好之長擊退,而後繼者的地位最終也落到了澄元身上。

永正三年(1506年)四月下旬,若狹守護武田元信與丹後守護一色義有日語一色義有發生爭端,元信向政元請求援助,政元遂派遣澄之前往丹後支援[5]。此外,為促進澄之與澄元之間家督的順利繼承,政元任命澄之為丹波國守護,並派其前往當地就任[5]

澄之率軍攻打丹後宮津城,但截至同年(1506年)九月底,該城仍未陷落[6]。最終,武田氏一色氏的討伐未能成功,而攻擊丹後賀屋城(加悅城)的澄之,亦於永正四年(1507年)五月廿八日返回京都 [6]。據《多聞院日記日語多聞院日記》所載,當時澄之與一色氏被官、城將石川直經共謀,對外宣稱城池已經陷落,實則撤軍離開[6]

永正四年(1507年)六月廿三日,細川政元於自宅遭家臣香西元長日語香西元長所派之間諜竹田孫七暗殺身亡,史稱「永正錯亂日語永正の錯乱[6]

翌日(六月廿四日),澄之與香西元長率軍攻打澄元之宅邸,將澄元及三好之長等驅逐至近江國 [6]

永正四年(1507年)年七月八日,幕府正式承認澄之為細川家的繼承人[7]。然而,澄元方面迅速重整軍力,政元的另一位養子高國也加入了澄元陣營[7]

同年(1507年)八月一日,澄之於京都之私邸遭細川高國、政賢、尚春等勢力聯手襲擊,與香西元長、藥師寺長忠日語薬師寺長忠等人共被誅殺,享年19歲[7]

澄之政權僅維持40日即告瓦解,其未能獲得廣泛支持,主因在於其並非細川氏正統血脈,故亦為細川一族之細川政賢、細川尚春等人所敵視。此情形可見於《宣胤卿記日語宣胤卿記》、《多聞院日記》及《瓦林政賴記》等史料之記載[8]

Remove ads

辭世之歌

澄之於自盡之時,親筆撰書致其生父九條政基及生母,並賦和歌一首[9]。據傳,澄之將一縷髮絲與書信一同封入,淚潸然下,託付予侍女傳遞[9]

「吾先於雙親而逝,來世冥福反為雙親所追悼,悖於人倫,深感哀慟與遺憾,故作和歌一首以寄其意」[9]

雖如梓弓般張弦堅強,然引弓之手稀少,終成孤立無援之身[9]

政元遭暗殺背景

據傳,事件的主導者,為試圖擁立澄之為新任京兆家當主、以排除三好之長等來自阿波國勢力的香西元長、藥師寺長忠等京兆家被官。《両將記》記載,政元寵臣藥師寺長忠與澄元被官三好之長不睦,長忠遂與香西元長密議,意圖排除澄元及之長,因而引發「永正錯亂」之事變。此外,有說法認為,澄之本人與政元之死實無直接關聯,其地位僅為對抗澄元的替代人選而已。

永正四年(1507年)七月二十五日,當時尚滯留於京都的六角氏綱日語六角氏綱返回近江國,京都民眾因此大為震恐(見《多聞院日記》記載)。而據《不問物語》所述,六角氏原與澄之合謀討伐澄元及之長,後卻背棄澄之,轉而投向他方。

澄之與澄元之間的一連串戰事,起初被視為細川京兆家家督繼承之爭。但鑒於擔任澄之烏帽子親的細川政賢及細川尚春等細川氏成員,皆站在澄元一方參戰,故此事件不單為家督繼承爭鬥,反而應視為細川氏本家與其家臣間的權力對立[10]

據《不問物語》記載,為澄之執行切腹介錯的波波伯部盛鄉,曾將澄之的辭世詩句以及澄之參與政元暗殺的不義行徑、缺乏擔任京兆家當主資質等事,轉述給當時身處高雄尾崎坊的孫子 波波伯部正盛 [11]

此外,盛鄉還透露,澄之曾提議遷往香西元長所據守的嵐山城,但因元長不認同澄之具備領導京兆家的能力,故故意拒絕該提議,並計劃利用澄元與三好之長的反攻,在京都間接促使澄之喪命[11]

成為細川家養子背景

有一說法認為,政元之所以收澄之為養子,係因澄之為九條政基與武者小路隆光之女所生,藉此利用與同為隆光之女(圓滿院)所生的足利潤童子及足利義澄之聯姻關係,來加強自身的權力基礎。

然而,由於足利茶茶丸弒殺潤童子,此一計畫實際上已告中止,且根據後續史料,此一構想本身亦遭到否定。另有一說認為,政元原有意前往東國(越後國),但遭宿老等人反對,理由是「政元尚無子嗣,若在東國身故,將釀成重大混亂」,因此澄之才被立為養子。實際上,記載澄之成為養子一事的文書已被發現,並有上原元秀日語上原元秀秋庭元重藥師寺元長日語薬師寺元長安富元家香川元景日語[[:ja:[香川元景|[香川元景]]等人簽署其上[11]

參考文獻

  • 大阪府史編集專門委員會 編『大阪府史』 第4卷《中世編 Ⅱ》、大阪府、1981年5月30日。NDLJP:9574696。
  • 長江正一『三好長慶』(新裝版)吉川弘文館〈人物叢書〉、1989年。ISBN 978-4642051545
  • 石井進『中世の法と政治』吉川弘文館、1992年。ISBN 978-4642026420
  • 末柄豊「『不問物語』をめぐって」年報三田中世史研究 15號、2008年10月。

出處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