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

2009年美國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
Remove ads

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英語:Terminator Salvation,新加坡譯《終結者之未來救贖》,中國大陸譯《終結者2018》,香港譯《未來戰士2018》)是一部2009年美國軍事科幻動作電影,由麥可吉執導,約翰·布蘭卡托與麥可·費里斯英語John Brancato and Michael Ferris編劇。本片是「魔鬼終結者電影系列」的第四部作品。克里斯汀·貝爾飾演成年版的約翰·康納,以及山姆·沃辛頓飾演人類機器人的混種人馬可仕·萊特(Marcus Wright),安東·葉爾欽飾演首集英雄凱爾·瑞斯的年輕版本。T-800型終結者則分別是以阿諾·史瓦辛格羅蘭·奇金格英語Roland Kickinger的身體為藍本並用電腦技術模擬。

快速預覽 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Terminator Salvation, 基本資料 ...

這部電影為本系列的續集,時間點設定在現在2018年,跳脫前三部曲系列的架構模式,劇情著重於審判日後人類與天網間的戰爭,環繞在機器人與人類角色間的定位,約翰·康納如何成為世界的救世主。

Remove ads

劇情

2003年,死刑犯馬可仕·萊特(山姆·沃辛頓)準備被執行注射死刑,臨刑前Cyberdyne系統的小威高根博士(海倫娜·寶漢·卡特)說服馬可仕死後捐出他的身體作為醫學研究。一年後,天網系統被啟動,認為人類是一種威脅,因此發動核戰爭消滅地球上30億人口,倖存下來的人稱那天為審判日。

在2018年,約翰·康納(克里斯汀·貝爾)領導一組小隊攻擊其中一個天網基地。約翰發現人類囚犯和有活體組織的新型終結者設計圖。豈料基地突然自爆,約翰成為基地核爆破壞後的唯一的倖存者。之後,馬可仕從基地底部的殘骸中甦醒,憑著過去的記憶走向洛杉磯。

約翰回到反抗軍指揮潛艇[3],並把他的發現告訴Ashdown將軍(麥可·艾恩賽德飾)。同時,反抗軍發現有一個訊號可使到天網機器的無線電失效。他們計劃在4天後在舊金山發動攻勢對抗天網基地,因為天網有計劃的創造了一個「殺人名單」 。約翰是次要目標,而首要目標是無名小卒凱爾·瑞斯。Ashdown將軍不明白凱爾的重要性,唯約翰知道凱爾最終會回到過去的時間,並成為他的父親。約翰會見其妻凱特(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和副手巴恩斯後,以無線電向全世界的抵抗成員和倖存的平民廣播,激勵士氣。

不明所以的馬可仕抵達已成廢墟的洛杉磯後,遭受T-600終結者攻擊,後被自稱反抗軍一員的凱爾·瑞斯和名為Star的啞童所救。凱爾告訴馬可仕關於人類和天網之間的戰爭。在聽到約翰的無線電廣播後,三人決定出發尋找約翰,與正牌反抗軍會合。他們在一個加油站廢墟遇到一群躲藏其中的人,適逢天網攻擊,多人遭擊斃,凱爾,Star連同其他人被俘。馬可仕試圖救人不成反而落水。

兩架反抗軍的A-10雷霆二式攻擊機試圖攔截天網運輸機時被擊落。馬可仕找到其中一名及時逃生的飛行員布萊爾·威廉士(穆恩·布拉得古德)。馬可仕企圖跟隨運輸機救人,但布萊爾認為這是自尋死路,說服他一同回到約翰所在基地尋求幫助。途中馬可仕打退想佔布萊爾便宜的匪徒,布萊爾感激在心。馬可仕在基地外圍被磁性地雷炸傷,反抗軍試圖幫他治療時發現他是一個機械人,機械內骨骼之內是人類心臟和部分人工大腦皮質。馬可仕自認身為人類,但約翰認為馬可仕是天網派來殺死他的,於是下令摧毀他。然而,布萊爾幫助馬可仕逃生。追逐中,約翰誤中天網水棲機器人埋伏,馬可仕在危急關頭制服天網水棲機器人救了約翰一命。兩人達成協議:馬可仕將以半人半機器的身份進入天網總部,並試圖幫助約翰營救凱爾和其他被囚者。

約翰因天網總部滿是人類俘虜而促請Ashdown將軍延後攻擊,但將軍拒絕並解除了約翰的職位。然而約翰的手下違抗將令,繼續接受約翰領導。約翰請求各部延後攻擊,直至他救出基地內的人類為止。馬可仕進入基地,將自己接上電腦,解除外圍防禦,讓約翰可以潛入基地並釋放被囚禁的人類。馬可仕發現自己是由天網所創建,用以引誘約翰進入基地;而所謂的關閉訊號實則另有用途,用以殺死約翰,實現天網沒能完成的目標。指揮部潛艇開啟無線電信號以備攻擊,果然該訊號是個陷阱,被天網用於跟蹤並摧毀反抗軍指揮部潛艇。

約翰找到凱爾後發出訊號下令隊員攻入天網總部,在發現工場內的終結者核燃料電池後打算把它們引爆,馬可仕拔除連接天網的硬體,並協助約翰對抗一個新出廠的T-800終結者,但其人類心臟遭受打擊而停止跳動。約翰現場自製起搏器救了馬可仕,但被T-800用鐵枝貫穿胸部而受重傷,馬可仕隨即將T-800打至身首異處,約翰利用遙控器成功引爆幾個終結者核燃料電池,馬可仕、凱爾、和星摧毀了天網基地並存活。凱特試圖拯救約翰的生命,但約翰的心臟已經嚴重損害。馬可仕提供自己的心臟進行移植,犧牲自己拯救約翰。之後,約翰認為看起來這場戰鬥已經贏了,但是實際上遠未結束。

影片結尾出現了一段文字,紀念逝世一周年的視覺特效大師斯坦·溫斯頓.

Remove ads

演員

在審判日核彈爆發摧毀多數人類的浩劫後,發動戰爭對抗天網成為人類反抗軍的領袖。
電影製作時,導演麥可吉認為貝爾是「世上最可靠的動作明星」。[4] 麥可吉原欲貝爾飾演馬可仕,但演員-基於未曾明說的理由-更傾向於演出康納,該角色的性格在劇本編寫過程不斷擴張。[5] 貝爾是名單上首位確認演出的演員,於2007年11月簽下合同。麥可吉至英國與貝爾概略對談關於康納角色時,貝爾正在拍攝《黑暗騎士》,雙方同意拍攝計畫。[6] 貝爾雖然是《魔鬼終結者》系列的影迷,但對於參演起初並不感興趣,麥可吉稱故事將會著重於角色人性的描述,而非單單只是絢麗特效,以此說服他。[4] 他們與沃辛頓持續地參予故事的討論。拍攝期間,麥可吉提到貝爾的手遭道具壓骨折。[7] 貝爾每天花六到八小時,與麥可吉待在剪輯室並給予建議,直至影片完成。[8]
表面上看起來是一般人,實際卻被改造成半機器人的人類與終結者的混合型態。除大腦與心臟之外,身體的其他部位都是機械。[9] 原本為死刑犯,在死刑執行之前將自己的身體簽給了Cyberdyne公司的基因工程部門。
由於沃辛頓在《魔鬼終結者》原作者詹姆士·卡麥隆的科幻動作片《阿凡達》中擔任主角,因此卡麥隆介紹沃辛頓給麥可吉來飾演這個角色。[10]羅素·克洛也大力推薦沃辛頓,讓麥可吉比起現今年輕男演員,更堅決地採用他。[9] 沃辛頓回想,卡麥隆告訴他:「新終結者將為這場戰爭帶來新局面」。[11] 拍攝首周,就因意外而造成肋間肌撕裂,但他仍堅持親自上陣。[9][12] 導演原先要由克里斯汀·貝爾扮演這個角色,但貝爾堅持演出約翰,並擴展角色的功能。[13]丹尼爾·戴-路易斯喬許·布洛林都曾有意演出此角色。[14][15] 布洛林與貝爾談過,且看了劇本的草案,發現「一些有趣和黑暗面,不過說到底,我不認為它適合我」。[16]
崇仰約翰·康納的年輕反抗軍。《魔鬼終結者》首集由麥可·賓恩所詮釋,他被時間傳送回1984年保護莎拉·康納,以確保人類的生存,並與她生下一子-約翰·康納。葉爾欽說,他想要詮釋的瑞斯比賓恩版本的更為軟弱,因為這是年輕時的凱爾·瑞斯。其間的差別在於瑞斯反抗心的強烈程度。他一直到加入反抗軍後,態度才轉為主動。葉欽試圖傳遞瑞斯對戰役的熱衷,重點在於呈現賓恩在原版電影中的演出。[17]
約翰·康納懷孕七個月的妻子。夏綠蒂·甘斯柏是最初預定人選,但由於與別部電影行程安排衝突。[18] 如同克萊兒·丹妮絲在第三集中所詮釋,凱特·康納是一名獸醫,但在這部電影中,她現在是一名治療傷患的醫生。關於角色背景故事,霍華提到凱特在的審判日事件後,專研醫療書籍以及求助許多倖存的醫生。電影呈現的荒涼世界讓她想到開發中國家,受戰爭破壞並缺乏基本用品,如乾淨飲水,與目前我們生活在這沒有浩劫,以及機器人尚未統治地球的世界形成反差。因而對自我產生新的看法,為自己的未來作出更多選擇。[19] 霍華還特別著重探討了凱特「習慣於恐懼和失落」,因為角色本身就是個「戰鬼」(military brat)。[20]
反抗軍組織中的攻擊機1飛行員。貝蕾爾持續在終結者系列續集存留下來,性格傾向強硬的女性角色,如莎拉·康納。在被天網的空中部隊擊落後,貝蕾爾在馬可仕的幫助下趕路,兩人快速成為戰場上的好友,與約翰·康納和反抗軍隊會合。她磨練多年的本能-荒野求生和無數的飛行作戰任務-令她信任馬可仕,儘管越來越懷疑這神秘陌生人的動機。[21] ;在劇情中,她對馬可仕顯然具有愛意。[22]
反抗軍成員之一,約翰·康納的左右手及密友。[23][24]
審判日之前,瑟琳娜是位癌症末期,研發智能機械的科學家。說服馬可仕捐獻他的身體,用於「天使計畫」的研究,最後落入天網手中。[25]蒂妲·絲雲頓是初期角色考慮人選,不過卡特在開拍前取而代之。她接演的主因是情人提姆·波頓,是位《魔鬼終結者》的影迷。寇根博士是一個「小而關鍵」的角色,而且只需要十天的拍攝。[26] 2008年8月22日,由於她的家庭成員在南非發生車禍導致四人死亡,卡特拍攝延遲了一天[27] 並獲無限期之假期。[28]
原美軍將軍,審判日後率領倖存部隊組成人類反抗軍,成為最高領袖。對年輕的約翰·康納抱持戒心並懷疑。
  • 潔妲葛芮絲·貝利英語Jadagrace 飾 絲塔(Star)
在審判日中生還的聰慧啞女。被凱爾·瑞斯於星光之下發現,因而命名Star。
  • 羅蘭·奇金格英語Roland Kickinger 飾 試作型T-800型終結者(Prototype Series 800 Terminator)
天網生產的第一位終結者,以人體組織構成的最新殺人武器。利用ADR(Automated Dialogue Replacement)和CGI掃描並複製阿諾·史瓦辛格1983年的臉部影像,再合成至澳洲健美選手羅蘭·奇金格的軀體上,他曾在2005年的自傳性電影《傳奇阿諾》扮演過阿諾,在本片中再次合演。[29] 當問到關於角色,奇金格表示「以阿諾在第一集的終結者裡作為基礎。但那是20年前,而現在我所扮演的是終結者的創造起源」。[30]波蘭運動選手馬力歐斯·普金納斯基也被列入人選當中。[31] 試作型T-800終結者的外皮臉型是利用了電腦特效化妝,將羅蘭·奇金格在螢幕上的臉改成了阿諾·史瓦辛格的臉。假若史瓦辛格不同意讓他的臉孔在影片中出現,則T-800的臉部會在還來不及被看仔細前就被康納打爛。[32]
  • 布萊恩·史帝爾英語Brian Steele 飾 T-600。具矽膠蒙皮的機器人。由於外表粗劣,僅能在遠處矇混為人類。其性能也不如T-800。
Remove ads

音樂

2009年1月丹尼·艾夫曼開始製作電影的配樂。在這之前,麥可吉有意找來奧斯卡知名作曲古斯塔沃·桑陶拉利亞,討論到負責執行人類部分的主旋律,天網部分的主題曲則交給湯姆·約克強尼·格林伍德。還找了漢斯·季默商談為本片作曲,但因行程無法播空製作。然而,導演與《魔鬼終結者》和《魔鬼終結者2》的作曲家巴德·費德爾開會討論,麥可吉仍是無意將費德爾所作的終結者主題曲再次帶進這部電影裡,但想要艾夫曼採用此旋律結合電子樂,呈現一種「華格納風格」。Reprise Records已於2009年5月19日發行電影原聲帶,裡頭含有15首音軌。歌手兼本片演員凡夫俗子亦對電影編寫歌曲表示興趣。[33]

電影原聲帶[34]

快速預覽 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 丹尼·艾夫曼的原聲帶 ...
  1. Opening
  2. All Is Lost
  3. Broadcast
  4. The Harvester Returns
  5. Fireside
  6. No Plan
  7. Reveal/ The Escape
  8. Hydrobot Attack
  9. Farewell
  10. Marcus Enters Skynet
  11. A Solution
  12. Serena
  13. Final Confrontation
  14. Salvation
  15. "Rooster英語Rooster (song)" by 愛麗絲囚徒[34]

行銷

Thumb
布朗BGP 001上印有《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的圖案

華納兄弟安排2009年5月14日在好萊塢洛杉磯中國戲院舉行試映會,將在2009年5月21日美國上映。[35] 而世界各地,新力影業大部分排定在六月上映。此外,由於墨西哥當地豬流感爆發,檔期也迫使延至2009年7月31日。[36]

美國電影協會將本片評定為PG-13級,基於劇烈暴力科幻和動作場面,以及對白,不如以往的R級電影。[37] 在同意刪去馬可仕用螺絲刀刺傷對手的一場戲後,協會才准許電影作下PG-13級的決定,麥可吉認為若只因為這場戲,而使得年輕的觀眾無法看到這部片是不公平的。他還刪除了蒙恩·布魯格的裸露畫面,提到「這是一場男女之間毫無遮掩的一場戲,就像凱莉·麥吉莉絲哈里遜·福特在《證人》一樣。但在最後,這場戲卻感覺有種不求回報的性慾,我不想在這故事與人物間周旋。」[38] 此評級也如製片所預期,現今電影評級標準對於PG-13暴力等級也越來越寬容,像是《終極警探4》。[39]

除了艾倫·丹·福斯特著作的電影小說外,將出版提摩西·桑所著的電影前傳小說「來自廢墟(From the Ashes)」。[40][41] 美國漫畫公司IDW亦發行四集改編電影的前傳漫畫。[42] 講述2017年康納召集反抗軍的過程,收納仍存活的人類,化解彼此的偏執一同對抗天網。[43]


電影同名遊戲隨著影片上映發行,屬第三人稱射擊類型遊戲。[44]克里斯汀·貝爾不會替遊戲角色配音,約翰·康納將改由傑迪恩·埃莫里配音。其他角色,凡夫俗子蒙恩·布魯格分別地原音重現巴恩斯和貝蕾爾·威廉斯。[45] 儘管沒有在電影中出場,蘿絲·麥高恩將為遊戲中的角色安潔·索特(Angie Salter)配音,曾是一位高中老師。[46] 劇情時間設定在2016年,處於《魔鬼終結者3》和《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之間。

2009年西班牙大獎賽一級方程式賽車隊伍布朗車隊,與新力影業合夥,且在車體印上《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的宣傳廣告。

Remove ads

票房

  • 台灣票房方面,最終全台票房獲得1億2000萬元新台幣[47]

評價

本片獲得多數影評人的負面評價。爛番茄根據276條評論,獲得33%的新鮮度,平均得分5.04/10。[48]。在Metacritic上,電影獲得49分[49]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