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維克托·格盧什科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維克托·米哈伊洛維奇·格盧什科夫(俄語:Викт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Глушков,1923年8月24日—1982年1月30日),家鄉頓河畔羅斯托夫,逝世於莫斯科。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控制論研究院院長,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副院長,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科學院外國院士(1975年),保加利亞科學院外國院士(1974年),波蘭科學院外國院士(1977年)、德國利奧波第國際科學院院士(1975年)及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榮譽博士(1975年)。波蘭控制論協會會員。多次當選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IFIP)程序委員會的成員和主席,並在紐約、愛丁堡、斯德哥爾摩、盧布爾雅那(前南斯拉夫)組織舉辦代表大會,主要負責電子計算機在自然科學、機器、語言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在人工智慧創建方面的應用。因主持代表大會的學術水平極高,格盧什科夫收到過美國副總統、瑞典國王的感謝信,也因此獲得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IFIP)的銀色勳章。
Remove ads
生平
1971年格盧什科夫被聯合國任命為計算機技術專家。格盧什科夫曾為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和美國百科全書寫過關於控制論的文章。作為客座教授曾到訪過波蘭、匈牙利、東德、西德、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古巴、美國、英國、法國、墨西哥、印度、西班牙、義大利、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挪威和芬蘭。
1962年,在格盧什科夫帶頭下,蘇聯成立了第一個控制論研究所(隸屬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科學院),1969年,他建立了數字機器理論、計算機系統構造,1975年又建立了計算遞歸宏觀組織結構。因此,他三次被授予列寧勳章(1967、1969、1975年),被授予一枚十月革命勳章(1973年),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1969年),並數次獲得列寧獎金和國家獎金(1968、1970、1977、1981年)
其它榮譽還包括: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一級勳章(1973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勞動旗幟勳章(1976年),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IFIP)銀色勳章(1974年)。
1996年,在格盧什科夫逝世14年後,為表彰他在科技領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國際組織Computer Society授予了他Computer Pioneer獎章[1]。
Remove ads
主要科研成就
- 建立蘇聯第一個控制論研究所,並開設了一系列控制論和計算機技術的教研室和科系。
- 500多本著作的作者,其中30本為個人專著。最出名與最重要的的著作為:「數字機器的聯合」(1961),「機器的抽象理論」(1961),「控制論入門」(1964),「自動控制系統入門」(1974),「代數、語言、編程」(1974),「計算機的自動設計」(1975),「無紙信息的主要理論」(1982)-這本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在美國及多個歐洲國家出版。
- 格盧什科夫把希爾伯特第五問題作為他的博士論文研究課題,於1955年12月在莫斯科大學成功通過學術委員會答辯(導師是著名數學家А.Г庫洛什)。
- 編寫了一系列數字機器理論的著作,並因此獲得列寧獎金與Computer Pioneer獎章。
- 1959年帶頭研製出「基輔」(系列)大型計算機,此計算機上使用的儀器成為現代計算機屏幕的原型。
- 帶頭研製出「第聶伯」(系列)大型計算機,此計算機在1970年代被用來控制莫斯科郊外星城中航天管理中心的巨型信息顯示屏,後被用作控制和實施蘇聯-美國「阿波羅-聯盟」對接計劃。
- 帶頭研製出「世界」系列大型計算機。這一系列計算機曾被用作解決工程計算問題(早在1964,1966年),更成為了現代個人電腦的原型:在這一系列的電腦上第一次實現了計算機智能化概念。
- 1964年,格盧什科夫在蘇聯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全國性經濟管理系統方案(OGAS)。1969年開始,格盧什科夫成為全國自動管理系統的主要設計師和帶頭人,他為自動管理系統創立了信息庫管理系統理論,建立了企業自動管理系統和國防自動管理系統等等。[2]
- 建立計算遞歸宏觀組織結構(也因此獲得«Computer Pioneer»獎章)。此技術被應用到烏克蘭控制論研究所2004-2010年建造的一系列超級電腦中,如今這些電腦已聯合進Grid系統。
- 編寫了關於人工智慧的一系列著作。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資料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