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缺血性壞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缺血性壞死(英語:Avascular necrosis,英語:AVN),又稱為骨壞死(英語:osteonecrosis)或骨梗塞(英語:bone infarction),因血液供應中斷而造成骨組織壞死[1]。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1]。關節疼痛會逐漸加劇,之後造成活動能力受限[1]。併發症包括骨骼或附近關節表面的塌陷[1]。
Remove ads
最常見的危險因子是酗酒和使用高劑量類固醇[5]。其他危險因子包括鐮刀型紅血球疾病、全身性紅斑狼瘡、深海潛水[5]、骨折和脫臼[1]。也有可能找不到明顯的原因或危險因子[1]。最常受影響的骨骼是股骨[1]。其他相對常見的部位包括上臂骨、膝蓋、肩膀和腳踝[1]。通常利用醫學影像診斷,如:放射攝影、 電腦斷層掃瞄或磁共振成像[1]。極少情況,會以活體組織檢查確診[1]。
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減少使用患肢步行、伸展和手術[1]。多數情況,最終需要手術,可能包括髓芯減壓、截骨矯正手術、骨移植或關節置換[1]。美國每年約有 15,000 起病例[4]。 好發於30至50歲[3]。男性比女性多[4]。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