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伯特·E·皮爾里號護航驅逐艦 (DE-132)
埃德索尔级护航驱逐舰4号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羅伯特·E·皮爾里號護航驅逐艦(英語:Robert E. Peary,舷號:DE-132),是美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一艘埃德索爾級護航驅逐艦,其艦名取自極地探險家羅伯特·E·皮爾里海軍少將[3]。
羅伯特·E·皮爾里號由羅伯特·埃德溫·皮爾里(Robert Edwin Peary)女士冠名,於1942年6月30日在德克薩斯州奧蘭治聯合鋼鐵廠鋪設龍骨,隨後於次年1月3日下水。1943年5月31日,羅伯特·E·皮爾里號正式服役[3]。
Remove ads
設計與裝備
埃德索爾級護航驅逐艦的設計與巴克利級護航驅逐艦類似,均採用長船體並建造有較高的艦橋。該級護航驅逐艦配備3英寸(76公釐)50倍徑單裝主砲,後續曾計畫更換為5英寸(127公釐)38倍徑主砲,但最終沒有實際執行。該級護航驅逐艦由4台費爾班克斯-莫爾斯38D8-1/8-10內燃機提供動力,總功率最高可達6000匹馬力,最高航速21節。其燃料艙可攜帶312噸重油,在12節航速下航程可達11000海里。此外,該級艦船還配備有較完善的偵查搜索系統,包括SL或SU水面雷達、SA對空雷達、QC聲吶系統以及用於監聽潛艦無線電的HF/DF天線[1][2]。
服役歷史
在百慕達完成試航調整後,羅伯特·E·皮爾里號很快就執行了其第一次前往北非的護航任務,並最終於8月13日抵達卡薩布蘭卡。此後直至1943年末,她又兩度護送船隊前往卡薩布蘭卡,後跟隨返航船隊前往紐約[3]。
1944年初,羅伯特·E·皮爾里號跟隨一支獵潛大隊橫跨大西洋,返航美國後她被調往北部航線執行護航任務。1944年3月28日至1945年6月7日,她共護送10支船隊前往英國,自1944年6月起,她也多次完成前往法國的護航任務[3]。
1945年3月2日,羅伯特·E·皮爾里號和哈曼號護航驅逐艦在返航紐約途中被改派前往救援2艘相撞的商船。人員搜救工作結束後,羅伯特·E·皮爾里號和哈曼號分別協助弗蘭特納克號勝利輪和T-AO-161號油輪返航,最終於6日抵達紐約[3]。
6月7日,羅伯特·E·皮爾里號被調往太平洋參加對日作戰,但在抵達目的地前日本即宣告投降。她隨後被派往康乃狄克州新倫敦參與醫學實驗並在任務結束後前往佛羅里達州。1946年1月11日,她抵達格林科夫斯普林斯。1947年6月13日,羅伯特·E·皮爾里號退役並加入美國大西洋預備艦隊,1959年,她被轉移至維吉尼亞州諾福克封存。1966年7月1日,羅伯特·E·皮爾里號自美國海軍除籍,隨後於次年9月6日出售拆解[3]。
Remove ads
榮譽
羅伯特·E·皮爾里號在其服役期間所獲榮譽如下:[4]
![]() | ||
![]() |
![]() |
戰鬥行動獎章 (追授) | ||
美國戰役獎章 | 歐洲-非洲-中東戰役獎章 (1枚戰鬥之星) |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 |
歷任艦長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