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文

香港歌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羅文
Remove ads

羅文(英語:Roman Tam Pak Sin,1945年2月12日—2002年10月18日),原名譚百先,中學就讀於廣州市第二十七中學 ,香港男歌手,生於廣西百色縣,在廣州市長大,後移居香港,被視為粵語流行曲的先驅者,1991年獲頒香港樂壇最高獎金針獎

快速預覽 羅文Roman Tam, 男歌手 ...
Remove ads
Remove ads

早年經歷

羅文祖籍廣西桂平,生於廣西省百色縣[註 1],本名譚百先[註 2]。出生年份一說為1944年[註 3][6][2],一說為1945年[註 4][7][8],一說為1950年[註 5][9];月日則為農曆臘月三十[10]。羅父畢業於上海的大學,任職於國民政府轄下的廣西銀行,羅母畢業於廣州國立中山大學。羅文有一姊一妹。

羅文出生後,跟隨父親到廣州定居。後羅文一家隨廣西銀行總部遷往香港,直到1949年,時局穩定後,羅父希望回廣州生活,於是辭去銀行職務,改到廣東省建築公司任會計,羅文隨家人從香港移居廣州,住在解放北路[11],常與姐妹至附近中山紀念堂,觀看政府舉辦的音樂會演出。

羅文就讀的小學一作德宣西路小學[註 6],一作北區的第六小學[註 7];期間因喜愛電影《護士日記》主題曲《小燕子》,崇拜演唱者王丹鳳,逐漸萌發了投身歌唱事業的念頭[12][13]。然後他在盤福路的廣州市第二十七中學(後改爲廣州市越秀外國語學校,現廣東實驗中學越秀學校)就讀初中,期間曾加入青年文化宮的業餘歌舞團。受愛好粵劇的母親薰陶,初中畢業後想報考粵劇學校,但被其以超齡為由拒絕錄取。但他後來曾向粵劇老倌名伶羅家寶的父親兼羅家英的四伯父羅家樹拜師,學習粵劇曲藝功架,為未來的舞台演繹打下了功底。[4]

據羅文在1992年的訪問,羅父在1956年遭受清算,土地被沒收,及後中風逝世,羅母此時罹患鼻咽癌,便以13歲之齡投靠香港的親戚,過海關時把年齡報大5歲以獲得工作所需的身份証[14]。據其姐譚文玉在羅文逝世後接受的訪問,羅母患癌是1960年代,而羅文來港是1962年,原因是考不上粵劇學校,前途迷茫,以及中國政府放鬆了的移民政策,容易申請去香港[4]。羅文在香港的首份工作是在親戚的裁縫店幫忙。後來他又從事過荔園遊樂場職員、戲院帶位、銀行見習生等基層工作。在銀行工作期間,晚上攻讀英文[14]

Remove ads

事業歷程

舞蹈演員、歐西流行和國語時代曲

初到香港,羅文經粵語片演員大聲婆介紹,加入影聯會舞蹈組,跟隨長城電影的舞蹈老師吳世勳學習,並幫忙其排舞工作,因此得綽號「師傅仔」。羅文還在電影中擔當舞蹈演員,如在1964年上映的《金鷹》中與吳世勳跳蒙古舞[15][16]。吳世勳此後擔任羅文大部分演唱會以及舞台劇《白蛇傳》、《柳毅傳書》的舞蹈總監[17]

1962年,羅文與友人自組樂隊T.N.T.,並在柏立基師範專科學校校友會就職典禮上表演。1964年,羅文在邵氏電影製作公司舉辦的山歌戀歌唱大賽獲得季軍,隨後開始為黃梅調電影擔任和音歌手[11]。1968年,受披頭四樂隊訪港表演所掀起的樂隊熱潮影響,羅文和幾個朋友組成樂隊「羅文四步合唱團」(Roman & The Four Steps),演唱歐西樂隊的英文歌,並經百代唱片公司出版專輯[18][19]

1969年起,羅文為多部電影獻唱國語時代曲,性質有二:幕後代唱,如《青春萬歲》[20];雖非電影原唱,但同步推出唱片,如《愛情的代價》[21]。《大盜歌王》則較具爭議,當時就有部分歌曲由羅文代唱的傳聞[22],多年後羅文[註 8]和導演張徹[註 9]則互持相反的說法。1970年起,羅文就一直擔任幕後代唱(除了由羅文參演和獻唱的《青春頌》),至1973年的《戀情三千里》和《明日天涯》為止。這段時期的代表作有《愛情的代價》、《水仙》、《明日天涯》等[11];多由王福齡作曲,有少量顧嘉煇的作品;曲種包括阿哥哥舞曲、恰恰舞曲、狐步舞曲、藍調、抒情曲等[25][26][27]。 所屬專輯主要由超群唱片(王福齡經營[28])和百代唱片出品[29][30]

1970年,羅文與無綫電視藝員沈殿霞夥拍表演,翌年成立「情侶合唱團」,經常在無綫電視節目、戲院以至東南亞一帶表演,主要唱英語和國語歌[31][32][5]。同年羅文四步合唱團解散[18]。情侶合唱團成立一年多便因唱風差異、檔期常難以遷就等原因而拆夥[14][33]

1974年,羅文跟無綫電視簽約,成為旗下的合約歌星[34]

赴日發展

其時台灣歌手風靡香港樂壇,香港歌手處於弱勢。經歐陽菲菲的經理人牽線下[14],羅文便於1974年赴日本發展、受訓,並於翌年參加日本讀賣電視台舉辦的「全日本歌謠選手比賽日語全日本歌謡選手権」,連續十周位列第一名,並拿到總冠軍,成為首位獲得此獎的非日本籍歌手,其後推出過三張單曲[35][36][37]。在日時期羅文視歌手澤田研二為偶像,受其中性形象和造型影響甚深[38]

回港轉型

1976年中旬,仍在日本發展的羅文隔了半年回港辦工作證,受無綫電視邀請演唱《書劍恩仇錄》的主題曲[14];1977年初[39]再受邀翻唱外購日劇《前程錦繡》的主題歌。兩曲走紅令羅文決定留港發展[14][40]。隨著電視劇和粵語流行曲的興起,羅文幾年間主唱過不少電視主題曲,所屬專輯均由華資的娛樂唱片發行。1976至77年中期的作品均收錄於標榜商業搭配為電視劇的合輯內[41][42],如引起爭唱風波的《書劍恩仇錄[43][44]、《民間傳奇》系列中帶粵曲味而詞風文言成份較重、「剪紅刻翠」[45]的合唱曲《帝女花》和《樓台會》。

至1977年末,羅文為無綫電視長篇連續劇《家變》演唱同名主題曲,開始確立自己的風格,發行了首張個人粵語專輯[42]。繼後《小李飛刀》、《強人》等電視歌曲均風行一時。這些歌曲被指編曲和旋律的寫法揉合中西方元素,歌詞雅俗共賞,演唱現代化,風格異於國語時代曲、傳統粵曲和歐美流行歌,對粵語流行曲中興有莫大貢獻[46]

這段時期羅文獲香港IFPI認證的白金唱片有《小李飛刀》、《強人》、《蕭十一郎·圓月彎刀》(與汪明荃的合輯),金唱片則有《家變》和《死亡遊戲》[47]。《小李飛刀》亦入選首屆中文金曲頒獎禮的「十大中文歌曲」之一[48],更傳遍台灣及東南亞等華人地區。

1979年,羅文轉投百代唱片,並指定高層黃啟光任專輯監製[49][註 10]。羅文跳槽的原因有多種說法:一說為不滿專輯的美術設計風格;一說為不滿公司的版稅制度[50];一說為希望加入國際唱片公司以拓展市場[51]。羅文其後嘗試開拓新方向,首張專輯《好歌獻給您》不以電視歌曲為賣點,並獲得良好的銷量成績[47]

隨著音樂會文化的興起[46],自1978年起,羅文多次在利舞臺戲院舉行個人演唱會[52],並把表演事業拓展至海外,成為首位於英國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演出(1979年)的東方歌手[53],以及首位於美國紐約林肯中心表演(1980年)的華人歌手[54],及後還在美國紐約麥迪遜廣場[55]及新加坡國家劇場舉行個人演唱會,並成為首位在前者舉行個人演唱會的華人歌手。

Remove ads

八十年代

百代時期

Thumb
香港文化博物館專題展覽「獅子山下‧掌聲響起‧羅文」的展品:羅文演唱《激光中》所用的眼鏡;但在2001年的無綫電視綜合節目《名曲滿天星》中,羅文曾展示一樣的眼鏡,說是在1994年花八千港元購買,與該展覽中的描述「1980至1990年代使用」不符[56]

踏入1980年代,羅文憑無綫電視劇《親情》和《名劍風流》的相關音樂作品獲得一個十大中文金曲獎[48]、一張金唱片和白金唱片[47];並推出首張國語個人專輯《盼望的愛情》,主要針對東南亞特別是新加坡的市場,新歌和翻唱曲都是昔日伯樂王福齡的曲作[57]。羅文其後再度嘗試開拓新歌路,先後發表了概念專輯》和《仲夏夜》。前者曲風較傳統,後者則被指偏離主流市場口味,銷量亦因此有所差異。[52]

1982年,羅文以自資成立的「羅文製作有限公司」,監製並演出香港首部粵語音樂舞台劇《白蛇傳》,製作取向是中西合壁、傳統與現代交融[52],共演出廿二場,入座率不俗[58][59]。羅文為此劇暫時捨棄流行樂壇,該年只發表了精選專輯《我的挑選》。

1983年初,羅文發表第三張概念專輯《舞台上》,書寫舞台表演者的種種[52],當中以被視為香港首支嘻哈饒舌曲[60]的《激光中》最受注目,連同其音樂錄影帶,後來成為不少歌手取樣、翻唱、致敬或惡搞的對象。

同年,羅文和甄妮以跨唱片公司形式所推出的專輯《射鵰英雄傳》,被視為電視劇歌曲熱潮退卻前最後的輝煌[61][50],以及電視主題曲專輯的代表作[62]

Remove ads

華星時期

1983年中,羅文合約期滿跳槽華星唱片,原因是《白蛇傳》的唱片和宣傳工作分屬百代和華星,以後歸由一家負責,舞台劇會辦得更容易[63]。加入華星的頭炮是《同途萬里人》所屬的原聲專輯《絲綢之路巡禮名曲集[64],跟同一年的個人專輯《愛的幻想》均成為本地白金唱片。其歌唱風格亦由帶有粵劇味漸漸轉變成較「大眾通俗」[65]

1984年9月,羅文再自資舉辦舞台劇《柳毅傳書》,與《白蛇傳》的定位類似,都是現代化的通俗粵劇,入座率良好,但仍虧蝕60萬。他此後不再製作舞台劇。[52]

1985年初,羅文推出專輯《Roman 羅文》,歌曲和美術設計均以「半中半西」、「宜古宜今」為賣點[66]。主打歌《波斯貓》被視為香港情慾歌熱潮的先聲,引起坊間爭議,甚至惹來香港電台禁播的疑雲[67]。羅文此專輯無一首歌登上電台流行榜冠軍和獲得樂壇獎項。農曆新年,羅文在無綫賀歲節目《新春大吉》中和趙雅芝合演粵劇《薛丁山三戲樊梨花》[68],又以《在我生命裡》、《共享歡樂年》和《中國夢》參加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其後為拓展內地唱片市場和回饋故鄉,以低票價、高規格在童年嚮往的中山紀念堂舉辦7場演唱會,為首位在內地舉辦個人演唱會的香港歌手[69][4]

1986年,羅文推出由顧嘉煇監製的專輯《幾許風雨》,羅文以較輕鬆的姿態演繹自己的心聲[70],尤以同名主打曲為代表,外界則視之為羅文幾年間多番摸索路線後的「反璞歸真」之作[71]。時隔數年,羅文再度獲得白金唱片[72],並憑《幾許風雨》一曲獲得該年度樂壇頒獎禮多個獎項,事業再上高峰。同年,為羅文伴舞的「四大妖姬」成員固定(實際上有5人),分別是Sees、Joyce、Anita、Didi和Kitty(以特別舞蹈嘉賓出現)。[73]

1987年初,羅文推出專輯《朋友一個》,由蘇孝良監製,八位香港創作人如王正宇周啟生盧冠廷陳百強等負責作曲[74][75],其中《乜都拗》一曲由許願和組合豹小子(甘子暉和Marco)分別負責編舞和伴舞。年內再推出繼《Roman 羅文》後第二張歌手同名專輯:《羅文[註 11],由徐日勤監製。主打曲《紋身的獵人》是羅文標誌式的「妖歌」[76]。年末羅文赴台灣發展[77]

1988年,羅文的《塵緣》成為台視連續劇《八月桂花香》的主題曲,歌比戲紅,在台灣流傳甚廣,普遍被視為羅文的國語代表作[78][79]。年末羅文獲香港藝術家聯盟頒發香港藝術家年獎之歌唱家獎(流行歌曲類)[80],同期推出第三張歌手同名專輯[註 12],曲目均改編自世界名曲。

Remove ads

離開華星

1989年,羅文發表新曲加精選輯《羅文精品十三》,年末以大公司制度僵化為由離開華星[81],轉投黎小田開辦的世紀唱片公司[註 13][83],並推出專輯《Just For You》。同期成為首位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演唱會的香港本地歌手[84][36]

九十年代至千禧年初

Thumb
羅文於《羅文的光輝舞台》告別演唱會獻唱時穿著的孔雀羽毛服飾(1996年)。香港文化博物館專題展覽「獅子山下‧掌聲響起‧羅文」的展品。

1990年4月,羅文結束與無綫電視的合約,回歸自由身,主力為亞洲電視工作[註 14],如擔任亞洲小姐競選的表演嘉賓,以及主唱連續劇《還看今朝》、《死頂一族》和《暴雨燃燒》的歌曲[86][87][88]

1991年第十四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香港電台爲表彰其傑出音樂成就,授予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同年發表顧嘉煇監製的專輯《一生一世懷念妳》,為羅文作曲最多的專輯,共三首。1992年至93年間,羅文經千里馬唱片於台灣推出了三張國語專輯,當中以《戲說人生》原創性較高。

1993年,羅文以無綫電視音樂宣傳節目較多,又為其定下「完整的宣傳大計」,以及擔心「身份不夠明朗……兩家電視台都不敢找我」為由結束短暫自由身重返該台,成為其合約歌手[89];並加入馮添枝新成立的星威唱片公司[18][註 15],次張專輯《始終你最好》主打的快歌《壞情人》,描寫當時流行的即食愛情觀[90],並以新唱腔演繹[91][92],獲得業內人的好評[90]和不俗的流行榜成績,被視為其事業回春作[93]。同期羅文參加娛樂組合軟硬天師的整蠱藝人節目,展現輕鬆的一面;在行內的暱稱「籮記」[註 16]亦經傳揚開來,並為羅文所接納[94] [95]。嶄新的歌路和個人形象的轉變令更多年輕受眾認識他。[96][97]

1994年,羅文推出專輯《羅文多面體》,並再度於紅館舉行演唱會「壞情人.藝君子.羅文.蘿記多面體」,共4場[33],時隔「至尊演唱會」約9年[98]

1995年,羅文轉投BMG唱片公司,發表內容正面的專輯《愛與夢》,同期亦舉行慈善演唱會。專輯裡的《孔子曰》曾流行一時,但後來被發現原來改編自沖繩傳統民謠《安裡屋協作謠》,而作曲家只列出林慕德之名,引來批評和版權爭議。[99][100][101]

Remove ads

暫別與復出

1996年,羅文稱因不滿香港的流行音樂製作過份依賴電子技術,以及想轉換生活模式而告別樂壇[102]。臨別前舉行光輝舞台演唱會,並發行精選輯《25》,以全新編曲和唱法演繹《波斯貓》、《心裡有個謎》等歷年代表作[103]

羅文淡出後廣收徒弟,首位學生是鄭伊健,其後容祖兒陳小春關淑怡周海媚譚小環彭羚利智胡兵等,均曾向他拜師學藝[37][104]

羅文跟澳門名流及粵劇文化推動者林鳳娥是契親,組成社團操曲和辦籌款活動[105]。後來他亦曾多次在無綫的籌款節目表演粵曲[106][107]。至1997年,其首張粵曲專輯《首度開鑼》推出[33],收錄兩首老粵曲和兩首由陳錦榮撰寫的新曲。翌年重返流行樂壇並加入飛圖唱片公司[註 17],首作是遠赴俄羅斯錄製專輯《情繫佛羅內斯》,翻唱7、80年代香港流行名曲,由交響樂團伴奏,發燒碟製作方向[108]

1999至2000年間,羅文再推出性質相近的專輯《俄羅斯創世紀音樂會》及《Shanghai, New York》。前者為演唱會的實況錄音,地點是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仍由佛羅內斯國家交響樂團伴奏,選曲拓展至個人新舊作如《塵緣》和《甜酸苦辣》,以及90年代名曲如王菲的《我願意》和張學友的《吻別[109] [110]。後者在紐約錄音,選曲為國語時代曲,並邀得當地爵士樂手和小型和聲團參與伴奏、混音和編曲。[111][112]

2002年年初,有指羅文肝癌病情有所好轉,為完成羅文再辦個唱之心願,英皇娛樂為其在同年九月,於香港體育館訂下檔期[113]。演唱會原定於九月十六日舉行[114]吳雨指原定擬開四場[115]。惟同年五月,羅文因身體情況再度轉差而入院,考慮到羅文的體力及準備時間不足問題,英皇娛樂宣布將演唱會延期,而原定九月檔期則由同公司的Twins補上[116]。該演唱會計劃最終因羅文病重逝世而告吹。

Remove ads

表演風格

Thumb
專題展覽「獅子山下‧掌聲響起‧羅文」展示羅文生前的舞台服裝。

羅文的視覺形象以多變、跨越性別界限著稱,被形容為「妖艷」[117]、「坎普風(Camp)」[118]等,也令他和陳百強分別被稱作「大妖」、「小妖」[119]。文化評論人洛楓稱羅文是在香港有開拓貢獻的酷兒表演者[120]。羅文曾備受外界的壓力[121],又被指未獲市場真正接受[122],但多位藝人如梅艷芳張國榮草蜢均受其影響[122][123]。有評論認為是其廣泛的歌路和優秀的唱功支持他走這條路線[118][124]。此外,他曾獲時裝設計師協會頒發十大傑出衣著人士獎[125]

逝世與紀念

2002年10月18日23時15分,羅文因肝癌香港瑪麗醫院逝世,享年57歲。葬禮在10月28日香港殯儀館舉行,作家金庸題寫「歌在人心」的橫匾[126]。扶靈人包括黃霑楊受成張學友朱培慶鄧光榮劉培基何麗全鄭伊健這些羅文的生前好友和後輩歌手。10月29日,羅文靈柩移送柴灣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骨灰後安放於沙田寶福山寶禪堂,後來藝人張國榮沈殿霞的靈位也與其為鄰。[127][128]

羅文逝世後,其人其事成為香港媒體焦點,作品也再度熱播,學者對其評價傾向正面[129]。2003年初香港教育城舉行網上投票的「2002香港十大新聞及風雲人物選舉」,總票數為2825,羅文入選「十大風雲人物」,成為「最正面的人物」,「羅文逝世」一事則入選十大新聞[130]

Thumb
香港文化博物館於2011年12月21日至2012年7月30日舉辦的專題展覽「獅子山下‧掌聲響起‧羅文」。

2002年11月,英皇娛樂推出致敬專輯《留給世上最愛羅文的人》,改編多首羅文名曲,由英皇旗下眾歌手演唱[131]

2005年11月8日,香港郵政推出「香港流行歌星」郵品系列,主角是包括羅文在內的五位已故歌手。2006年,羅文家屬把他近3000項演藝文物(包括獎項、服飾、剪報、相片、舞台劇資料、海報等)捐贈予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其中60件物品由2007年10月起於二樓迴廊展區展出半年。2011年12月,該館再展出部分物品[132]。2014年12月,《不朽傳奇.舞台上的羅文紀念演唱會》於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表演者有容祖兒、鄭伊健、草蜢、甄妮、盧海鵬、鄭欣宜等[133]

2022年10月15日,英皇娛樂及天星嶄新創意於紅磡香港體育館合辦一場《羅文·傳承20周年全城紀念演唱會》,表演嘉賓包括汪明荃羅家英米雪陳潔靈區瑞強麥潔文林志美草蜢容祖兒泳兒張敬軒王菀之鄭欣宜陳柏宇林奕匡陳明憙及少女組合XiX[134][135]

2023年3至4月,推出了《羅文的藝術殿堂 Collection Box》雙盒裝唱片合集,將羅文百代唱片時期的10張專輯重製為SACD版本。[136][137]

個人生活

據羅文自述[138],其初戀名叫阿心,綽號「大眼妹」,是他19歲時經朋友介紹認識,對方當時是學生,後來畢業工作。女方家長不喜歡他羅文四步合唱團的「band仔」身分,因此只能偷偷見面。「我們很單純,在一起的時候大都是看電影⋯⋯偶然去一家叫Lindy的餐廳,就覺得不知道有多高級」。女方曾開時裝店,羅文負責設計裝潢。羅文稱女方「醋味很大」,曾因他逐漸走紅,接受蕭芳芳訪問而吃醋。兩人交往三、四年後,羅文提出分手[註 18]。對方嫁給猶太人,移居歐洲,後來離婚,但仍與羅文保持聯絡。林爽兒稱羅文第二任女友是一位富家女,但他對其相當保密[140]

羅文一生對外宣稱有三名知己助手。晚年與之相伴的歐陽步東(阿東),原是調酒師,1992年羅文與友人於酒吧開派對,與他相識,兩年後聘為助手。而前助手Terry原在尖沙咀做店員,初期兼職為羅文處理事務,1977年轉為全職助手,阿東出現後離去,結婚並轉投東方魅力做經紀工作,直到羅文患病,Terry辭去工作,回羅文身邊照料。此外,泰籍助理Week和羅文相識於泰國,羅文在首次入院檢查時飛來香港陪伴。羅文在未發病時曾買下曼谷一處房舍,經常在曼谷與Week小聚。[141]

劉培基稱,羅文、張國榮陳百強當年幾乎每天都在中環夜店Disco Disco(DD),羅文有時會帶大麻給大家分享。「他是那一圈人里最膽大的,沒什麼事不敢做。」[142]2000年,香港政府研究同性戀合法化,羅文受訪時快人快語:「梗係好啦,係我地嘅權利嘛!」然後改口:「同性戀都應該有佢地嘅權利。」羅文還說:「如果我是同性戀者,我不會公開這件事,始終應該保持一些……一些形象嘛!」[143]

作家邁克[144],梁學思教授[145],張國榮傳記作者Nigel Collett[146]等人指羅文是同志。他去世後,《南華早報》專欄作家Alex Lo指出,羅文是依靠私生活低調和與人為善才能在舞台上妖艷示人,在同性戀入罪的時代獲得華人主流文化的接受。[147]亞洲週刊》「筆鋒」發表不署名評論,指出「被視為香港精神代表的羅文,過去由於新移民及同性戀而被欺凌,他歷盡艱辛的故事,反映港人應提升寬容境界。」[148]

音樂作品

錄音室專輯

更多資訊 #, 專輯名稱 ...

精選專輯

合輯

電影相關

作曲紀錄

  • 仲夏夜(曲詞並包)
  • 在我生命裡
  • 與心談心
  • 報春鳥
  • 別再逗留(國語版:和寂寞乾杯)
  • 末世紀風情(國語版:昨夜的吻)
  • 哭泣的奔馬(國語版:不變的名字)
  • 愛與夢同行
  • 只差一句話(漢洋唱、林夕詞)

獎項

個人獎項榮譽

更多資訊 年份, 獎項 ...

歌曲獎項

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
  • 1978年度 《小李飛刀》
  • 1979年度 《好歌獻給你》
  • 1980年度 《親情》
  • 1981年度 《紅棉》
  • 1983年度 《世間始終你好》
  • 1986年度 《幾許風雨》
勁歌金曲優秀選歌曲獎

註:粗體為該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十大金曲。

  • 1983年:《激光中》[165]、《願望就是明天》[165]、《同途萬里人》[166]、《中國夢》[167]、《一生有意義》[168]
  • 1986年:《幾許風雨》、《浪淘沙粵語浪淘沙 (歌)[169]
  • 1987年:《問誰領風騷》、《朋友一個》[169]
  • 1988年:《塵緣》[169]
  • 1989年:《留給世上我最愛的人》[169]
  • 1993年:《壞情人》[170]
  • 1994年:《作大》[171]
  • 1995年:《孔子曰》[172]
  • 1996年:《獅子山下》[173]、《感激說話千百句》[174]
CASH金帆音樂獎
  • 1990年度CASH最廣泛演出金帆獎:《還看今朝》(粵語流行歌曲:電視 - ATV) [175]

派台歌曲成績

更多資訊 派台歌曲成績, 1977年 ...
更多資訊 各台冠軍歌總數 ...
  • (1) 代表兩周冠軍
  • [(1)] 代表四周冠軍
  • {(1)} 代表五周冠軍
  • (/)未有相關資料

影視

羅文對影視劇演出不感興趣,不像同輩或後輩如林子祥鄭少秋許冠傑鍾鎮濤譚詠麟等活躍樂壇期間參與不少熒幕演出,1979年、1994年到1996年間,只客串演出電視劇《強人》、《阿Sir早晨》和《刀馬旦》,及以下幾部電影演出。

電影

更多資訊 年代, 片名 ...

註腳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