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樾
美國藝術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羅樾(英語:Max Loehr,1903年12月4日—1988年9月16日)是一位德國裔美國漢學家,藝術史家,1960-1974年間任哈佛大學東方藝術史教授,是研究中國古代青銅器、玉器、繪畫的權威之一。
生平
1903年出生於德意志帝國開姆尼茨,1931年進入慕尼黑大學學習遠東藝術,師從路德維希·巴赫霍芬,1936年獲得博士學位,隨後任職於巴伐利亞州立民族學博物館負責亞洲藏品。1940年羅樾前往北京就讀於中德研究所,隨後任清華大學副教授。1949年返回慕尼黑任舊職,兩年後前往美國任密西根大學教授。[1]1960年起任哈佛大學東亞藝術教授直至1974年退休。1983年獲得美國史密森尼學會頒發的查爾斯·朗·弗利爾獎章。
1988年逝世於美國新罕布夏州納舒厄,享年84歲。[2]
貢獻
羅樾是中國古代藝術史研究的權威之一,曾在這一領域出版八部著作及大量學術論文。他也是漢學家高居翰和羅伯特·貝格利的老師。他在古代藝術品斷代中所採用的風格學分析方法(得益於其老師海因里希·沃爾夫林)備受推崇。例如他在1953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就採用了這種方法分析安陽出土的青銅器,儘管當時其他學者多根據青銅器的主題來判斷年代,但後來的考古發現證明羅樾是正確的。
羅樾在其論文《中國畫的階段與內容》中開啟了中國畫斷代的現代研究,他將中國繪畫史劃分為三個階段:漢代至南宋的「再現性藝術」,元代以後的「超再現性藝術」,和明清時期的「歷史性東方(或稱藝術史的)藝術。[3]
著作
- Chinese Landscape Woodcuts: From an Imperial Commentary to the Tenth-Century Printed Edition of the Buddhist Canon (1968)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Ritual Vessels of Bronze Age China (1974) New York: Asia Society Inc.
- The Great Painters of China (1980) Oxford: Phaidon Pres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