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子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羅子涵(英語:Loo Zihan,1983年11月11日),是新加坡的演員、電影導演、藝術家及舞者。他曾在新加坡藝術學校、國立教育學院以及南洋理工大學擔任兼職教師。

快速預覽 羅子涵 Loo Zihan, 出生 ...

專業背景

羅子涵擁有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碩士(工作室藝術)學位[1],以及紐約大學表演研究碩士學位[2]。他目前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戲劇與表演博士學位候選人[3]

他公開自己是同性戀者,也不避諱在其作品中呈現同志主題,儘管這在東南亞社會中仍屬禁忌。他的首部電影《單》(Solos)因為露骨描繪同性性行為,原定於2007年第20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首映時被撤映[4][5]。該片後來在韓國釜山舉辦的第1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首映,並成為首部入選美國電影學會電影節(英語:AFI Fest)的新加坡電影,隨後在第23屆義大利都靈同志影展(英語:Turin Gay and Lesbian Festival)獲得Nuovo Sguardi獎,該獎項旨在表彰「反映酷兒電影演進」的作品。

羅子涵亦出演由泰國導演呂翼謀執導的電影《快樂工廠》(Pleasure Factory),該片描寫新加坡芽籠紅燈區的故事[6],並於2007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Un Certain Regard)單元中首映。

2012年2月,他於M1新加坡藝穗節(英語:M1 Singapore Fringe Festival)中演出《藤條》(Cane)——這是一場僅此一晚的表演,重現了新加坡藝術家吳承祖當年引起轟動的行為藝術作品。該原作曾導致新加坡政府對行為藝術長達十年的停資政策。同年12月,他在電力站舉辦首個個展《檔案‧藤條》(Archiving Cane),展出12件與此作品與其創作實踐相關的物件與長時段表演[7]

2013年10月至12月間,羅子涵參與群展《Ghost: The Body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作為新加坡雙年展的平行活動之一。他發表名為《藝術家大會——朗根巴赫檔案》(Artists』 General Assembly – The Langenbach Archive)的行為裝置作品,檔案整理了 Dr. Ray Langenbach 有關藝術家大會(Artists' General Assembly)及其相關活動的約150項資料[8]。2016年,他受新加坡國際藝術節委託,與 Dr. Ray Langenbach 及其 LGB Society of Mind 合作[9],推出四小時行為藝術作品《我是 LGB》(I Am LGB),其中也引用了Dr. Ray Langenbach的檔案資料[10]

2015年,他以裝置表演《缺席/在場》(With/Out)為 M1 新加坡藝穗節揭幕。該作品靈感來自The Necessary Stage1999年的原創獨白劇《完全沒有角色》(Completely With/Out Character),由新加坡第一位公開自己是 HIV 陽性的病患——周豐林演出[11]。羅子涵曾對《海峽時報》表示:「作為一個酷兒,我一直深受周豐林的勇氣與堅韌所感動。常常在想,如果我處於他的處境,是否也有勇氣像他那樣站出來。」《缺席/在場》中首次公開播放了1999年原作三場演出的錄像[12]

該作品於2017年再度演出,作為濱海藝術中心《The Studios》劇季中的一部分[13],由新加坡演員及前國會議員許優美現場朗讀劇本,配合原演出錄像共同呈現[14][15][16]

2015年,羅子涵獲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頒發年輕藝術家獎(Young Artist Award)[17]。同年,他也獲邀為新加坡美術館舉辦的「總統青年藝術家計畫」(Presidents' Young Talents)創作裝置作品[18]。他並以戲劇作品《宣言》(Manifesto,由必要劇場與戲盒 Drama Box 聯合製作)中的多媒體設計,榮獲2017年《海峽時報》Life! 劇場獎「最佳多媒體設計獎」[19]

Remove ads

影視與劇場作品年表

  • 《缺席/在場》(With/Out)(2017/2015,劇場)— 導演
  • 《我是LGB》(I Am LGB)(2016,劇場)— 合作者與藝術家
  • 《宣言》(Manifesto)(2016,劇場)— 多媒體設計
  • 《潰瘍》(Chancre)(2011,短片)— 導演
  • 《Aemaer》(2010,短片)— 導演
  • 《臨界點》(Threshold)(2009,電影)— 編劇與導演
  • 《Past Carin'》(2009,劇場)— 多媒體設計
  • 《Frozen Angels》(2009,劇場)— 多媒體設計
  • 《胖女孩》(Gemuk Girls)(2008,劇場)— 多媒體設計
  • 《快樂工廠》(Pleasure Factory)(2007,電影)— 演員
  • 《單》(Solos)(2007,電影)— 編劇、導演與演員
  • 《驗屍》(Autopsy)(2007,紀錄短片)— 編劇、導演與演員
  • 《胚胎》(Embryo)(2006,短片)— 編劇與導演
  • 《無題》(Untitled)(2006,短片)— 編劇、導演與演員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