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馬電影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羅馬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zionale del Film di Roma)是在義大利羅馬舉辦的一個電影節,每年11月舉辦。2006年創辦,儘管該影展的歷史很年輕,影響力卻不小。
簡介
羅馬電影節注重自己的文化藝術特色和羅馬人民的參與性,最高獎為「馬可·奧勒留」金獎(Marcus Aurelius,羅馬帝國五賢帝時代最後一個皇帝)。
獲獎名單
- 2006: Playing the Victim BY Kirill Serebrennikov
- 2007: 《朱諾》(美國)/Juno BY Jason Reitman
- 2008: Opium War BY Siddiq Barmak
- 2009: 《斷背禁愛》(丹麥)Broderskab BY Nicolo Donato
- 2010: 《賜我死亡》( 比利時)Kill Me Please BY Olias Barco
- 2011: Un cuento chino BY Sebastián Borensztein
- 2012:《瑪爾法女孩》(美國)導演拉里·克拉克[1]
- 2013: 偽紀錄片《Tir》BY Alberto Faso
- 2012: 保羅·弗蘭基(義大利)《他們所謂的夏天》
- 2013: 黑澤清《Seventh Code》
- 2006: This Is England by Shane Meadows
- 2010: Poll by Chris Kraus
- 2011: The Eye of the Storm by Fred Schepisi
- 2012:《阿麗有雙藍色的眼》義大利克勞迪亞·焦萬內西執導
- 2013: Andrei Gruzsniczk 《Quod Erat Demonstrandum》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