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洲獅步兵戰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美洲獅步兵戰車是德國的步兵戰車(德語:Schützenpanzer,或者縮寫成: SPz),目的是取代德國陸軍的貂鼠式步兵戰車,由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和萊茵金屬公司生產[5][6]。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1年9月17日) |
Remove ads
歷史
美洲獅(以前也叫做Igel(刺蝟) 和Neuer Schuetzenpanzer(NsPz))[來源請求]為德國1996年的"NGP"項目(Neue Gepanzerte Plattformen, "新型裝甲平台")的後續項目。目的是生產一種通用的基礎車型,可以擔任裝甲輸送車(APC),步兵戰車(IFV), 防空和在前線與主戰坦克(MBT)協同作戰。項目於2001年結束。
上個項目保留下的經驗與教訓被融入到了1998年開始的,名為neuer Schützenpanzer ("新步兵戰車")的概念中。在2002年,開始計劃將美洲獅作為貂鼠式的繼任者。[1]同年,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 (Heer)訂購了5輛預生產批次來訓練以及測試,並與2004年年底接收。2007年11月8日,又批下30億歐元,並訂購了405輛美洲獅(不包括先前用於測試而訂購的五輛)。[7]
其他國家—特別是北約—在此類載具上也有著類似的發展,並秉承著類似的理念,強調共同性、模塊化和基於類似原則的快速部署能力。比如說美國的GCV步兵戰車,英國的FRES(未來快速機動部署系統)和德荷兩國聯合研製的拳師裝甲車。
2010年12月6日,兩輛美洲獅被移交給德國聯邦國防技術和工程公司。[8]
2013年,美洲獅被送往挪威,並完成了在寒冷氣候下的測試。2013年8月,又有兩輛美洲獅被送往阿聯進行炎熱氣候下的測試。試驗包括了在炎熱天氣下行動、沙漠條件射擊和駕駛演習,以及火力與機動性的評估。實驗時也對比了車內溫度與環境溫度。[9]
2015年4月13日,在德國聯邦國防軍設備、信息技術和在役支持聯邦辦公室(BAAINBw)批准使用了美洲獅步兵戰車。並開始了一項直到年底,名為「訓練教員」的計劃。屆時將建立一個培訓中心,讓機械化步兵連的裝甲擲彈兵通過為期三個月的課程熟悉作戰與美洲獅。而美洲獅也於2015年6月24日正式進入德國軍隊服役。[10][11]
Remove ads
《美聯社》在2022年12月報導,德軍在一次軍事演習中,有18輛美洲獅全部發生技術故障,時任國防部長克里斯蒂娜·蘭布雷希特證實將改用貂鼠式步兵戰車於2023年1月1日接替北約高度戰備聯合特遣隊(VJTF)[12]。
鑑於黃鼠狼步兵戰車過於老舊,並且市場上還沒有任何性價比可以與美洲獅相對比的的載具,Bundestag預算委員會一致投票贊成購買美洲獅。
預計2020年12月底完成350輛美洲獅的交付,以取代已有40多年歷史的黃鼠狼。[2]並於2024年將實現全面的作戰準備。[1]
到2023年,德國陸軍預計使用5億歐元對40輛美洲獅進行現代化改造,配備有更強的武備,以及能夠為戰鬥機提供態勢圖像與GPS定位的配套技術。[13][14]因此,德國2023年也會將美洲獅安置進北約反應部隊(NATO VJTF)。
車體上安裝有主動防禦系統(亦或者更替成反應裝甲)來預防來襲的反坦克導彈或者是RPG。炮塔的右側還有用於安裝反坦克導彈發射架的的安裝座和接口。
2021年6月28日,BAAINBw授予了由萊茵金屬和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合資的PSM一份價值10.4億歐元(12.3億美元)的合同。用於將154輛美洲獅升級至S1增強型。這個升級包括了為美洲獅安裝MELLS(Mehrrollenfähiges leichtes Lenkflugkörper-System;多用途輕型導彈系統 , 即以色列Spike-LR),併集成了獨立於炮塔的輔助武器系統、新的數位無線電、用於駕駛員和載員的高解析度夜視儀,用於炮手和車長的彩色光電設備,並將車輛與Infanterist der Zukunft - Erweitertes系統(未來士兵 - 擴展系統,IdZ-ES)和戰鬥管理系統連接起來。該合同計劃於2029年完成;除開已經升級的40輛,還有另外143輛待升級,這次的大升級將使得德國陸軍庫存中除了僅存的13輛駕駛員訓練車外的所有車輛達到都S1的標準。[15]
Remove ads
設計

美洲豹雖然在外觀上與現有的其他的IFV沒有太大區別,但融合了許多先進技術。其中最明顯的便是可以靈活的更替不同的複合裝甲(見下文)。並且駕駛艙和乘員艙聯通在一起,可以直接實現乘員的互動(比如說在緊急情況下即使替換受傷的炮手或者駕駛員)。[1]車艙內,配備三防,空調和自動滅火系統。而發動機艙則是有著獨立的滅火系統。
美洲獅的外形十分低矮(不算炮塔的話),以最大限度上的減小車體暴露面積與視覺特徵。基本型的配置可以由空中巴士A400M運輸及投送。[1]3+6 成員與其他噸位相當的步兵戰車不相上下,比如說美國的M2布雷德利,但還是略少於瑞典的3+8的CV9030和CV9035。

美洲獅的主武器是由萊茵金屬所生產的30 mm MK 30-2/ABM (空爆彈) 機炮,射速為每分鐘200發,有效射程約為3,000 m。[1]相較於安裝在CV9040上的博福斯40mm機炮相比,30×173mm明顯要小了不少,彈藥的尺寸與重量都要低很多。同時30mm的炮彈使用的是彈鏈供彈,相較於40mm的24發彈匣相比,多了大量的待發彈藥。但因為使用彈鏈供彈,在美洲獅一輪待發彈藥清空後,必須脫離戰鬥才可以重新裝填無人炮塔。
目前這門主炮可以選擇兩種不同類型的彈藥,一種是次口徑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T )(T表示曳光),有高穿透性,用於對付中、輕型目標載具。另外一種則是全口徑、多用途與編程引信的空爆彈(KETF)。供彈方式採用雙向彈鏈供彈與開放式槍栓,不僅能保證火力的連續性,而且能根據不同目標迅速更換彈種。備彈共400發,200發待發彈藥與200發備用。

因為35噸的體量限制使得美洲獅的副武器口徑較小,只配備一門同軸5.56 mm HK MG4輕機槍,射速為每分鐘850發,有效射程約為1,000 m。2000發備彈,1000發待發與1000發備用。雖然這比一般步兵戰車同軸標配的7.62 mm要威力小些,但可以和乘員的單兵裝備公用彈藥通用。而在未來幾年內,同軸的MG 3將會被MG5所取代。[1]
為了反制直升機,裝甲車和掩體後的目標,美洲獅的炮塔側面還配備有長釘-LR發射架,只能攜帶兩枚,且該導彈發射裝置無法從車內進行導彈再裝填。[16]長釘導彈的有效射程可達4,000 m,可以在「射後不理」或「手動引導」兩個模式切換並發射。
除開炮塔周邊8發煙霧發射器外,車體後方還設置有6發76 mm榴彈發射器用於近身防禦。車艙後門可以半開,使後兩名乘員能在有著適度保護下偵察和射擊。
Remove ads
美洲獅在設計之初,計劃提供完全或部分可互換的防護,並將其分為三個等級。A級防護重31.5噸,並可由A400M運輸機進行空運。C級防護包括了兩個幾乎覆蓋車輛整個側面並充當履帶裙邊的大型側板和完整的炮塔蓋,側板混合了複合材料和間隔裝甲,也使得總重量增加了約9噸。最初,還有為專門為了鐵路運輸設計的B級防護。但是C級的重量和尺寸抖限制在火車/輪船運輸範圍內,因此B級方案也因此被廢棄了。
美洲獅的防護大部分由AMAP複合裝甲構成。AMAP-B模塊用於防護動能彈的攻擊,而 AMAP-SC則是用於防禦化學能彈。
在空運方面,一組四架A400M運輸機的其中三架可以將A級防護的美洲獅運載到戰區,而剩下一架則是運載C級的附加套件與起重設備,並在運輸到了戰區之後可以就地組裝。
美洲獅的A級防護可以擋下俄羅斯的14.5×114mm子彈(威力為西方12.7×99mm NATO的兩倍)。[17] 而正面裝甲則可以擋下中口徑機炮和成型裝藥彈的直射。[18]C級防護則是將美洲獅的側翼裝甲防護水平升級至與正面裝甲大致相同的水平,而車頂裝甲能夠抵禦破片或是迫擊炮。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的美洲獅還裝備有Multifunktionales Selbstschutz-System (多功能主動防禦系統, MUSS),這種系統該系統由導彈預警器、雷射預警器、中央計算機和對抗裝置等組成。預警傳感器可探測瞄準目標車的來襲導彈或者雷射束,並把此信息向MUSS系統的中央計算機匯報,啟動電子或者煙火對抗裝置,以防被攻擊。.[19]
美洲獅可以抵禦來自重型地雷的傷害(最多10 kg當量),並保持離地450 mm。車艙內幾乎所有的設備,包括座椅之類的都沒有直接接觸車體底部,增加了乘組員的安全。所有的艙口都是側滑式,即使是有異物阻擋,也可以十分輕鬆的開啟。
Remove ads
美洲獅的戰場感知能力包括雙向穩定系統、炮長觀瞄鏡、車長獨立周視觀瞄鏡、火力控制面板、多功能顯示設備、新一代彈道計算機和雷射測距儀等。該車還採用了「平面探測器」技術,可將不同觀瞄組件獲得的圖像疊加到一個目鏡裡。車上還配有額外的CCD攝像頭(Charge-coupledDevice),由這個攝像頭拍攝到的畫面可以載入車載計算機網絡,並顯示在車輛內所有的顯示屏上。除此之外,車長可以直接控制武器射擊。
步兵戰車的設計初衷是要與主戰坦克(MBTs)協同作戰,但事實上,許多步兵戰車的機動性並不足以跟上主戰坦克。而美洲獅為了縮小機動性上的差距。安裝了MTU腓特烈港有限公司所生產的柴油發動機,可以在一般情況下輸出800kW的動力,這樣的動力使其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步戰車發動機。就算在應用43噸的C級防護時,他的功重比也比豹2型坦克 來的更高。
車輛的原型有一個五輪分離式的行走機構,並使用液氣懸掛來提高越野性能,同時通過限制振動和噪音來減少乘員的壓力。當我們看向車輛的負重輪時會發現他是不對稱的,前輪安裝得更近,這是為了抵消前段正面裝甲、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的重量。
而在製造商發布的圖片中,批量生產的車輛將具有對稱布置的六負重輪。[20]
使用國
![]() | 此section需要更新。 (2021年8月16日) |
智利
由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批准填補豹2型坦克的空缺與FAMAE公司生產製造的可能性[23]
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陸軍在為他們庫存裡面的128輛BVP M-80A尋找替代品,而CV-90和美洲獅便是最具競爭力的選擇。克羅埃西亞陸軍需要108輛裝甲車、88輛步兵戰車、4輛駕駛員訓練車、8輛裝甲救護車和8輛指揮車。108輛裝甲車的預算尚未確定,但預計這些車的花銷在4億歐元左右。克羅埃西亞的定製版本還要求配有30毫米機炮和雙聯裝反坦克導彈發射架。預計2021年後可能會購買上述車輛。[來源請求]
各國步兵戰車比較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