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羽幌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羽幌線(日語:羽幌線/はぼろせん Haboro sen */?)曾經是一條北海道留萌市的留萌站,沿日本海北上至天鹽郡幌延町的幌延站,屬於日本國有鐵道(國鐵)的鐵路線(地方交通線)。
Remove ads
路線資料
- 管轄(事業類別)、路段(營業距離)
- 軌距:1,067毫米(窄軌)
- 站數:36個(包括起終點站。車站:27個,臨時乘降場:9個)
- 全線單線
- 複線路段:沒有(全線單線)
- 電氣化路段:沒有(全線非電氣化)
- 閉塞方式:Tablet閉塞式(全線)
- 可交會車站數:7(小平、鬼鹿、古丹別、羽幌、初山別、遠別、天鹽)[注釋 1]
- 輸送密度
- 1981年度(昭和56年度):789人 [3]
全線由國鐵旭川鐵道管理局管轄。
車站列表
※臨時乘降場不設定營業距離。括弧內記載的是實際距離。
Remove ads
歷史
本路線是為了開發羽幌町的煤礦,以運輸煤炭和鯡魚而興建的鐵路。施工過程大致是分由南段(留萌站起向北至羽幌站)與北段(幌延站起向南至羽幌站)兩段施工。
留萠站至羽幌站之間是根據輕便軌道法的規劃,於1927年10月25日作為國鐵留萌線的支線而通車[4]。 1931年8月15日通車至古丹別站後[4][新聞 1],於同年10月10日與留萠線分離而改稱羽幌線[新聞 2]。
羽幌站與幌延站之間則是改正鐵道敷設法附表第144號規定的「天鹽國羽幌經天鹽至下沙流別附近的鐵路」[5]。1927年8月,幌延村村長高橋文之助向農林政務次官提出的請願,提到了「推進遠別線鐵路」。 1932年2月,幌延至天鹽間路線選定完成[5]。1935年6月30日,國鐵天鹽線幌延站至天鹽站之間通車[4]。1936年10月23日鐵路由天鹽站延伸至遠別站通車[4]。
後來建設工程因太平洋戰爭而中斷,最後完工的區間是初山別站至遠別站之間,於 1958年10月18日通車[4]。於是天鹽線編入羽幌線,從留萠站至 幌延站全線通車[4]。
路線剛通車時,從留萠站出發的羽幌線列車,先往深川方向行駛1.3公里到達東留萠號誌站,接著折返往北前往羽幌。後來興建了留萠站往三泊站的新線,在1941年12月9日通車[4],並在留萠站增設羽幌線的4號和5號月台。東留萠號誌站至留萠站之間原為留萌本線與羽幌線的共用區間,於是隨著新線的建設而取消,並廢止東留萠號誌站。
全線通車後,由於煤礦關閉、鯡魚捕撈情況不佳、沿線人口減少等原因,貨運和客運量減少,且隨著平行的公路建設(國道232線),羽幌線失去了重要性,於1984年6月22日被選為第二次特定地方交通線,並在1987年3月29日,於北海道旅客鐵道繼承日本國鐵以前廢線[新聞 3]。本線也是日本國鐵所廢止的最後一條路線。
又,在羽幌線營運中與廢止當時起點與銜接路線仍稱「留萠駅」「留萠本線」;羽幌線廢止後,於1997年4月1日才改稱「留萌站」和「留萌本線」[6][7][新聞 4]。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