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老寶山城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老寶山城遺址,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東北的外高橋港區內,是一處城牆遺址。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清浦寨城完全塌毀之後,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蘇州海防同知李繼勛在清浦寨城北新建了一座寶山城。雍正十年(1724年)時該城被沖毀,後遭城內外百姓拆磚蓋屋,現該城僅存原城牆南門和一座城隍廟。2014年,老寶山城遺址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老寶山城,又被稱為寶山堡、寶鎮堡,寶山所城。明朝永樂十年(1412年)曾於高橋鎮東修建了一座高96米的土山,是作為烽燧而堆建的。明成祖賜這座土山名為「寶山」。萬曆四年(1576年),「寶山」旁修建了一座城堡以防禦倭寇襲擾,即清浦寨城。這座城的城牆高8米,四面開門,建有護城河和敵樓,城內設有2000名駐軍,歸屬於寶山千戶所管轄。萬曆十年(1582年),寶山被海潮衝垮,旁邊的清浦寨城也受到損壞。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城池完全被海潮沖毀。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蘇州府海防同知李繼勛在原寶山千戶所北側1.5公里處督建了一座占地面積64畝的寶山城。該城平面呈方形,四面設有五座城門,城內設有十字街、守備署、城隍廟[a]等建築,城內駐軍300餘人。雍正二年(1724年),嘉定縣東北分立出寶山縣,吳淞口西側的吳淞江千戶所城成為寶山縣縣治,康熙年間所修寶山城即被稱為「老寶山城」。又因該城位於吳淞江東側,故又被稱為「江東寶山」。雍正十年(1732年)時,老寶山城的城牆再次被海水沖毀,城池內外的百姓遂拆殘存城牆造屋或填水坑,拆城牆時當地居民發現牆磚上殘留有「寶山」、「松江」等字樣。[1][2][3][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9年,老寶山城遺址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老寶山城遺址被列為上海市紀念地點,2014年再次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2][5]:10-19[6][7]
Remove ads
結構
注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