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聊齋俚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聊齋俚曲,是中國山東省淄博市的地方傳統音樂,為蒲松齡將自己作品配當時的俗曲時調形成的音樂體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此條目不符合維基百科的品質標準,需要完全重寫。 (2023年3月27日) |
按蒲松齡墓碑原載為14種,其中《富貴神仙》後變《磨難曲》作為一種計算,實際上應作兩種,共15種。當年路大荒在整理《聊齋俚曲集》時未收入《琴瑟樂》一種。聊齋俚曲所用的曲牌有耍孩兒、銀紐絲、疊斷橋、呀呀油、劈破玉、跌落金錢、倒板漿、房四娘、皂羅袍、黃鶯兒等45個。[2]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