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聯盟 (馬來西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聯盟(馬來語:Perikatan;英語:The Alliance),早期俗稱華巫聯盟(英語:The UMNO-MCA Alliance)、華巫印聯盟,是1951年成立於馬來亞聯合邦的政黨聯盟,由巫來由人統一組織(巫統)、馬來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及馬來亞印度國民大會黨(國大黨)所組成,是馬來西亞國民陣線的前身。華巫印聯盟在馬來亞聯合邦獨立運動及1963年馬來西亞的成立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952年,東姑阿都拉曼領導下的巫統和陳禎祿領導的馬華公會在吉隆坡市議會選舉中首次聯合競選,並取得壓倒性勝利[1]。隨後在1955年,華巫印聯盟在馬來亞首次舉行的聯合邦立法議會選舉中贏得52席中的51席,並開始和英國政府展開獨立談判[1]。
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獨立後,聯盟組成聯邦政府。但直到1957年10月30日,聯盟在才正式註冊成為一個政治團體,並在1959年的大選中贏得國會下議院104席中的74席繼續執政[1]。
在馬來西亞於1963年9月16日成立後,聯盟擴大與東馬執政黨結盟,在1964年的首次大選中,聯盟贏得國會下議院104席中的84席[1]。
1965年8月8日,聯盟利用其國會優勢通過議決將新加坡逐出馬來西亞,迫使新加坡於8月9日獨立。
1969年,聯盟在5月10日的選舉中受到重挫,在下議院144席中僅贏得74席[1]。在經歷五一三事件後,為組織穩定政府,時任首相敦阿都拉薩在拉攏馬哈地·穆罕默德回顧巫統的同時,也尋求更多政黨加盟,於1974年7月1日擴大組織成為國民陣線。該陣線一直執政馬來西亞直至2018年大選。
Remove ads
成員政黨
-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UMNO,1952-1973)
-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MCA,1952-1973)
- 馬來西亞印度國民大會黨(MIC,1954-1973)
- 馬來西亞人民進步黨(PPP,1954-1955;1972-1973)
- 急進黨(1954-1959)
- 馬來西亞民政運動黨(GERAKAN,1972-1973)
沙巴聯盟黨
- 全國卡達山人統一機構(UNKO,1963-1964)
- 卡達山巴索統一機構(UPKO,1964-1967)
- 沙巴民族統一機構(USNO,1963-1976)
- 沙巴華人公會(SCA,1963-1976)
- 沙巴印度國民大會黨(SIC,1963-1976)
砂拉越聯盟黨
- 砂拉越國民黨(SNAP,1962-1966)
- 砂拉越華人公會(SCA,1962-1973)
- 砂拉越國家黨(PANAS,1962-1963 ;1965-1968)
- 砂拉越土著陣線(BARJASA,1962-1968)
- 砂拉越保守黨(PESAKA,1962-1969)
- 砂拉越土著黨(BUMIPUTERA,1968-1973)
- 砂拉越人民聯合黨(SUPP,1970-1973)
新加坡聯盟黨(1961-1966)
-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UMNO)
-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MCA)
- 馬來西亞印度國民大會黨(MIC)
- 新加坡人民聯盟(SPA)(1961-1965)
Remove ads
歷屆大選成績
歷屆州選舉成績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