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類斯中學

香港西營盤的津貼英文男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類斯中學
Remove ads

聖類斯中學(英語:Saint Louis School)是香港一所著名且歷史悠久的男校,英文中學。位於香港石塘咀第三街179號,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公尺。

快速預覽 聖類斯中學 Saint Louis School, 地址 ...
Remove ads

校政管理

歷任院長/校監
  • 1982年–1988年:魯炳義神父(Fr Luigi Rubini
  • 1988年–1994年:黃光照神父
  • 1994年–2016年:林仲偉神父
  • 2016年–:陳鴻基神父
歷任校長
  • 1927年–1934年:金以義神父(Fr Vincenzo Bernardini[1]
  • 1958年–1964年:林蔭清神父[2]
  • 1964年–1970年:霍思德神父(Fr John Foster[3]
  • 1986年–2001年:林仲偉神父
  • 2001年–2002年:蘇志超神父
  • 2002年–2012年:吳多祿神父
  • 2012年–2016年:葉偉明先生
  • 2016年–2021年:余立勳先生
  • 2021年–:易浩權先生
歷任副校長

歷史

1864年,一群天主教神父在香港島西營盤區建立了一所名為「養正院」的學校,由一位華籍神司梁神父(M.Leong)主管,為街童提供正規工藝教育。「養正院」後來改名為「西環教導所」 [4],由天主教外方傳教會管理,1875年至1893年由喇沙修士會接辦,1921年至1927年曾由瑪利奧神父辦理,於1927年終交由鮑思高慈幼會接辦[5],由「聖類斯孤兒院」更名為「聖類斯工藝學院」[1]

1935年,聖類斯工藝學院把工藝科目(裁縫、木工)轉移往「香港仔兒童工藝院」(Aberdeen Trade School),並於1936年開設中學部,並向中華民國教育部立案登記,將學校性質由工藝學校轉型為文法學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聖類斯中學開設英文部[6],並於1953年派學生參加香港英文中學會考[1],1962年開設兩年制香港大學預科[1],其後於1970年代開辦夜校及補習班

校舍

聖類斯中學佔地 794 平方公尺。校舍由四部分組成:東(A)、中(B)、西(C)及南(D)翼,其中以東翼歷史最悠久,建於1927年左右,採用裝飾派建築風格。1936年,南翼受颱風吹襲,損毀嚴重,遂於同年重建。校舍中翼和西翼先後於1941年和1967年落成。

  • 東翼(A):樓高三層,並附設地牢。(地牢包含一綜合科學實驗室
  • 中翼(B):一樓掛上聖多明我沙維豪畫像,及刻上預防教育法。主體分前後兩座,各四層,頂層為駐校神父及修士的宿舍。
  • 西翼(C):樓高八層,包含聖類斯小學校舍及中學部。
  • 南翼(D):其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足球場及位於下層的室內活動中心,第三部分是看台及禮堂(禮堂位於看台最頂層)。

東翼大樓於2010年7月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再於2009年12月18日被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7][8]

Thumb
Vase of Champion雕塑

校服

夏季包含淺灰色長褲及白色短袖襯衫。其中校章縫在襯衫左側口袋,而中五學生須佩戴校呔[9];冬季包含淺灰色長褲、已縫校徽的白色長袖襯衫、校呔、口袋已縫校徽的藍色海軍西裝外套、藍色海軍連帽衫或黑色夾克,寒冷警報時可搭深色且純色的外套,規格不合規定的外套會被沒收。純色V領羊毛背心、套頭衫、黑色或深藍色羊毛開襟衫被允許穿著[10]

軼文

  • 劉紹銘教授在《吃馬鈴薯的日子》一書中,記載他跟胡菊人在印刷部工作的日子。
  • 香港最早的大型補習社在1972年出現,是借用聖類斯中學校舍上課的「聖類斯預科夜校」(現已停辦),被追認為香港大型補習社前身,多位補習名師,包括Dr. Simon ChiangC. C. LeeDr. K KwongDr. Paul HillY K Tao曾經在該校任教。

校友

建設及回饋

雕刻作品《奪魁》由校友沈寬提供予聖類斯中學慶祝80週年校慶及回饋母校,雕塑連座台與幕牆由同屆校友張冠城及蔡栢齢協力。《奪魁》被設置在校門成為地標[11][12]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