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運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運動,簡稱「肅反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在1955年發動的一場政治運動,目標是肅清中共、政府軍隊中的反革命分子,運動在1957年年底基本結束[1][2][3][4][5],但部分地區的肅反運動持續至1959年左右[6][7][8]。肅反運動是時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對「胡風反革命集團案」等重大案件整肅的延續,運動期間出現了諸多冤假錯案[4][5][9][10][11]。依據1957年7月的官方數據,肅反運動中有8.1萬餘人被定案為「反革命分子」、19萬餘名「反革命分子」投案自首、130多萬人因政治問題受到牽連[3][4]:70-71[12]。此外,依據解密檔案,肅反運動中有5.3萬人的非正常死亡[13][14][15][16][17][需要較佳來源]

運動歷史

運動早期

Thumb
上海市常務副市長潘漢年在肅反運動初期遭逮捕關押,文革結束後獲平反[10]

肅反運動被視為是1955年初爆發的「胡風反革命集團案」等重大案件整肅的延續[2][4][9][12][18]。在肅反運動初期的「潘揚反革命集團案」中,1955年4月3日,時任上海市委第三書記、常務副市長潘漢年,突然被當作「內奸」反革命分子遭到逮捕關押(直至文革結束後獲得平反),同月原上海市公安局局長揚帆亦被正式逮捕(文革結束後獲平反)[9][10][19]。據前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回憶,毛澤東在1955年4月4日的中共七屆五中全會上,點名潘漢年,並特別批評了黨內存在「寧右勿左」的思想,對敵人從黨內進行破壞的危險認識不足[9][20][21]

1955年5月1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講話,提出「提高警惕,肅清一切特務分子;防止偏差,不要冤枉一個好人」,成為肅反運動的指導方針[9][11][22][8]。5月1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全黨必須更加提高警惕,加強同反革命分子鬥爭的指示》[8]

Remove ads

全面發動

1955年7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展開鬥爭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在中國大陸各省、市、自治區、人民解放軍和中央一級黨的、政府和群眾團體的機關開始肅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2]。官方數據顯示,截止1955年7月底(一部分單位是8月初),三十二個單位已經揭露出「反革命分子和各種壞分子」共29,230人,另有「反革命嫌疑分子」共12,488人,並發現了諸多的「小集團」[1]。195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徹底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1][23]毛澤東將各團體中鎮壓的比例定為百分之五[4]:62[9][12]。當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領導肅反運動的中央十人小組組長陸定一,向時任蘇聯駐華大使帕維爾·尤金通報了肅反運動的情況[12]

1956年7月21日,周恩來在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講話,提到[22][24]

關於社會肅反,這一次跟上一次鎮反不同。上一次是大張旗鼓地鎮壓五種公開活動的歷史上有嚴重罪行的反革命分子,這一次主要是清查過去沒有發現的,隱瞞歷史罪行的,或者新鑽進來的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從去年到今年的工作來看,情況比上一次好,反革命分子的數目少了,自首坦白的多了。...... 現在我們的人民民主專政應該是:專政要繼續,民主要擴大。從國內來說,殘餘的反革命分子沒有完全肅清,從國外來說,帝國主義還敵視著我們,因此,我們的專政應該繼續。

1957年3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貫徹人民政協的新精神》,認為[25]

由於過去幾年全國人民的努力,我們已經基本上肅清了反革命殘餘勢力,從而保障了社會主義改造事業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我們的肅反政策是正確的,所得的勝利是偉大的。雖然在工作中發生過若干偏差,但是應該肯定,運動一般是健康的,成績是主要的。採取群眾路線進行肅反,既便於分清敵我,又便於教育群眾。現在殘餘的反革命分子為數已經不多,但是他們還存在著,他們還會利用各種機會進行破壞活動。所以,我們必須繼續保持高度的警惕,繼續進行肅反斗爭。

肅反運動於1957年底基本結束[2][6]。肅反運動後期,中央曾要求認真進行檢查,對「錯斗、錯捕、錯關、錯判」的人做好甄別平反工作,但由於受到1957年夏發動的「反右運動」的影響,甄別平反工作基本被擱置[2]

運動後續

有學者指出,1957年底許多地區的肅反運動尚未結束,同時全國範圍的「大躍進」運動發動,1958年中央又指示各地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一步展開內部「肅反」和社會「鎮反」運動,要求把全國「每一個角落都打掃一下」,導致部分地區出現了「肅反運動的大躍進」或「肅反大躍進」[6][7]。河北、山西、江蘇、雲南、廣東等省份都曾推行過「肅反大躍進」或類似運動,部分地區的肅反運動持續到1959年前後[6][7][8]。譬如,江蘇省委在「肅反大躍進」期間,在所有基層單位中對141萬人展開第四次肅反,其規模比第一、二、三次肅反的總和還要大一倍以上,收到揭發檢舉材料40餘萬件[6][7]。而時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李井泉,還在未成年的中學生群體中推動了1958年的「肅反」和「反右」運動,據統計全川各地被劃為3類(「落後」)、4類(「反動」)的青少年超過3,200人,占當年全省高中和中專1萬名應屆畢業生的30%以上[6][26][27][28]

Remove ads

運動結果

整肅人數

依據1957年7月18日胡喬木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社論《在肃反问题上驳斥右派》,肅反運動中有8.1萬餘人被定案為「反革命分子」(普通的歷史反革命分子,由於「寬大處理」政策沒有計算在內),另有19萬餘名反革命分子投案自首,還有130多萬人「弄清楚了各種各樣的政治問題,例如隱瞞參加反動組織、隱瞞反動身份、隱瞞歷史上的惡跡等等的問題。」[3][4]:70-71[12]

此外,依據解密檔案,1955年-1957年的肅反運動中,中國大陸共有21.4萬人被捕,2.2萬人被槍決,總共死亡5.3萬人[13][14][15][16][17][需要較佳來源]。據時任全國政協常委周鯨文回憶,「共產黨這次肅反運動,就是要打擊阻礙其行使新經濟計劃的人,但是這次並未如1951年鎮壓反革命時那樣轟轟烈烈讓萬人空巷地看殺人。這次也殺了不少人,是隨時隨地執行的。在城市、鄉間也貼殺人布告,讓人民圍觀布告。」[11]

Remove ads

整肅案例

冤假錯案

肅反運動中,由於政策界限、標準不明確,導致認定「反革命分子」的隨意性較大[9][11][12]。運動期間出現了諸多冤假錯案[4][5][9][10][11],有學者指出錯案「數以百萬計」[4]:72。原全國政協常委周鯨文認為,「共產黨搞肅反運動,是寧冤枉好人,也不會實事求是的,而且底下幹部拼命地搞,務求湊上毛澤東所指示的每個組織內至少有5%的反革命壞分子。上邊如此期望,下邊就拼命地湊。凡是有反動行為的人一定逮捕法辦,這是自然的。」[11]

1957年5月22日,「反右運動」前夕中共中央統戰部召開的各民主黨派負責人、無黨派民主人士座談會上,民盟中央副主席羅隆基發言,建議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一個委員會,檢查「三反」、「五反」、「肅反」運動中的失誤偏差,而該委員會須由執政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三方面組成,即「成立平反委員會」的主張,但遭到中共高層批判[30][31]。 羅隆基隨後被毛澤東劃為右派,於1965年逝世,且在撥亂反正期間依然未獲改正[32][33]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