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肉形石

似玉美石中,石英類的瑪瑙、碧石等,亦因為具有特殊且多樣的紋理與色彩,而經常施以巧雕。院藏名品「清 肉形石」即碧石類礦物,其紋理層層堆疊,藝匠據此天然特徵再予以加工。首先於表面細密鑽點,除營造毛孔的效果外,還使質地較為酥鬆,易於染色。其次便是將上層染成褐紅色,像是肉皮浸過醬油一般。讓明明是冷硬的石頭,卻令人聯想「東坡肉」鮮嫩多汁、入口即化的好滋味,真可以說是天人間最有默契的巧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肉形石
Remove ads

肉形石,是於清朝時期的一個宮廷珍玩,長5.73公分,寬6.6公分,厚5.3公分,1英磅又66公克,現存於台北故宮,與嘉義故宮輪流展示。

快速預覽 肉形石, 尺寸 ...

肉形石是來自一塊自然生成的瑪瑙,在瑪瑙生成的過程中受到雜質的影響,呈現一層一層不同顏色的層次,加上工匠將頂部的石材表面加工鑽孔和染色,做成了這件層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現的作品,外觀看過去就像一塊肥嫩鮮美的東坡肉,因而稱「肉形石」。

近年來與列為中華民國國寶毛公鼎,以及同屬重要文物翠玉白菜合稱民間版的「故宮三寶[1]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