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肉部
漢字部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肉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一百三十個(六畫部首中的第十三個)。在傳統漢字中,肉部歸於六畫部首。肉部通常以左、上、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肉部。
肉部作偏旁時,通常會寫作「⺝」,與月部形似,俗稱「提肉旁」、「肉月旁」;作下偏旁時,首筆由撇改作豎,稱「肉月底」。在此情形下,中國大陸簡化字將從上述二形的字均歸入月部。在中華民國教育部推薦的國字標準字體中,特別將其與月部區分,將末二筆作點、挑。此外國字標準字體不設肉月底,凡从⺼者首筆一律作撇。
Remove ads
部首單字解釋
又讀ㄖㄨˋ。 1.動物皮膚下附著骨骼的柔韌纖維組織。 2.蔬果可食用的部分。 3.靈魂所寄託的軀體,對精神而言。 4.鬆軟不脆的。 5.親暱疼愛,多指兒女。 6.用動物肉製成的東西。 7.行動緩慢的地。
字形
-
甲骨文
-
金文
-
大篆
-
小篆
部首字元及變形
- ⾁:《康熙字典》部首「肉」(U+2F81)
- ⺼:俗稱「提肉旁」,中日韓部首「肉」(U+2EBC)
- ⺝:俗稱「肉月底」,中日韓部首「肉」(U+2E9D)
字例
Remove ads
另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