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魯家峙島
长江口南部舟山群岛的一座住人岛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魯家峙島是長江口南部舟山群島的一座住人島嶼,位於舟山本島東南方,隔沈家門漁港與本島相望,距本島180公尺,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沈家門街道管轄,2020年時有常住人口約1.80萬人。島嶼近彈頭形,長2.5公里、寬2.0公里,總面積4.36平方公里、陸域面積3.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7.9公里。地勢東高西低,東北部多丘陵,最高峰為海拔87.1公尺的南岙崗。魯家峙島為沈家門港遮擋風浪,是其發展為中國大陸最大漁港的重要因素。魯家峙自西向東有魯家峙大橋(建於2006年)、沈家門港海底隧道(人行,建於2014年)與普陀灣海底隧道(公路,建於2022年)三座跨海橋隧連接舟山本島。曾為沈家門工業基地,2006年後工廠多改建為新型小區。現魯家峙島上大部為居住區,也有少量丘陵林地、公園綠地、修造船工業區等,並開發了多處商業旅遊用地,如北岸的海洋文化創意產業園,且仍有海島公園等項目處規劃建設中。位於東北部肚臍山上的魯家峙燈塔是島上的地標建築,燈塔上可鳥瞰沈家門城區風光。得名由來或言不詳,或言來自魯姓。有魯東社區、魯西社區2社區,魯家峙村1行政村。文物保護單位有魯家峙東南岙天后宮,位於南岙崗東部山麓。
Remove ads
自然地理
魯家峙島是舟山群島的一座基岩島[4],位於舟山本島東南部,隔沈家門港與本島相望,距本島180公尺,距大陸最近點15.1公里[1]221;距西側小干馬峙島[註 1]約1公里[5]18。島嶼總面積4.36平方公里(2020年)[6],且在圍海造地等過程中,面積持續擴大[7][8](如1991年出版的《普陀縣誌》中記載為3.74平方公里[9]78);陸域面積3.2平方公里[1]221。形態為東北—西南走向近彈頭形,長2.5公里、寬2.0公里[10]。海岸線平直[10],總長7.9公里,其中7.4公里為人工海塘,包括了軍民塘、魯家峙防浪堤兩個50年一遇標準塘[11][1]221-222。魯家峙島以海積地貌為主,地形大部為平原,東部則多低緩丘陵[9]78,這些丘陵原均為獨立小島[1]221。東北部有南岙崗、肚臍山等7座小山,其中南岙崗海拔87.1公尺,為全島最高峰[9]78;南部有老虎山[註 2]等小山[5]23-24。
魯家峙島由沉凝灰岩構成[5]18[12]23[註 3]。島嶼周圍海岸為淤泥質海岸[註 4],淤泥沉積致使泥灘伸展,西岸速度最快[5]29。土壤以鹽土為主,丘陵地帶有黃紅壤[註 5][12]44[10]。島上植被總面積1.13平方公里,覆蓋陸域面積的35%;草本栽培植被(55公頃)面積最大,其次為針葉林(36公頃)、木本栽培植被(14公頃)等,其中木本栽培植被有12公頃為桔園[5]34,311[1]222。島上維管植物有近400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舟山新木姜子(二級)[1]222。島嶼地表水資源量103萬立方公尺、地下水資源量34萬立方公尺,有一座蓄水量2.2萬立方公尺的魯家峙南岙水庫[11][1]222。
魯家峙島緊鄰舟山本島,為沈家門港提供了地形屏障,遮擋風浪[1]222[3]238[10],是沈家門漁港成為避風良港的重要因素[5]17-18,47,52。目前沈家門漁港是舟山漁場的中心漁港[19]地圖52-53,也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漁港[5]47[20]。此外,魯家峙島亦是明清時水軍巡海時軍隊駐防之地[10][21]。
Remove ads
人口產業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時,魯家峙島上有常住人口約1.80萬人7530戶[6][22]。島上清代前已有居民,民國13年(1924)《定海縣誌》[23]載居民有「二百二三十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居民數快速增加[1]222。1990年代,在舟山市政府「大島建小島遷」政策影響下[24]53,魯家峙島人口有所減少。隨著臨港工業發展[25],因本島城區以北多丘陵不利於城市化,魯家峙等多平原島嶼在2000年代人口又逐漸上升[7]。2010年代快速上升,十年間增加一倍以上(2010年時0.79萬人)[26]。目前,魯家峙島上大部為居住用地[4],丘陵地帶有林地,西南側有魯家峙中央公園[27]392等綠地,此外還規劃有東北側的商業用地[28][29]。
魯家峙主要臨港工業有船舶修製造業[19]669-672,多位於東北和西南部[4]。上世紀末時水產業也較發達,有大量冷庫、加工廠等設備[5]65-66[30]232-235。曾是沈家門鎮工業基地[10]。此外還有近50公頃的耕地,是沈家門蔬菜源地之一[3]239;也有數艘漁船。清和民國時的主要產業則為鹽業[1]222。2003年,魯家峙島開發建設指揮部成立,普陀區獨資的旅遊投資公司承擔了整島開發項目,開發期間拆遷了數十家企業[31]214。2006年後,舊村落、工業企業多改建為新型住宅小區;水產技校、初中、小學(均各1所)亦撤併[10]。2010年代,魯家峙北部近岸建了普陀海洋文化創意產業園[32][27]385[29],將附近的廢棄造船與水產等工廠保留下來構築文化景觀[33][34][35],並建有濱海步行道[36]。2023年,坐落園區內的「舟山市(普陀區)美術館」建成[37][38]。
東北部近岸肚臍山上18公尺高的魯家峙燈塔是島上的地標之一,該燈塔建於2010年,屬肚臍山亮化工程建設的一部分,設計為歐洲傳統風格,既供觀光遊覽又供航行導航,燈塔上可鳥瞰整個沈家門城區乃至朱家尖、普陀山等地的風光[36][27]387[1]222。另外,魯家峙還規劃有「世界級海洋文化創意島」項目[29]。在《浙江省海島保護規劃(2017—2022年)》中,魯家峙島定位為綜合利用島,是浙江省11個(占全省有居民海島數5%)、舟山市8個綜合利用島之一[39]。
Remove ads
交通運輸
在2006年以前,魯家峙和舟山本島間的交通一直依靠水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兩岸擺渡依靠手搖舢板,1950年代後則陸續改為動力船隻[5]334。1956年時,北岸用簡陋的舊木船代作碼頭,1975年建水泥碼頭[5]330,1987年改鋼筋混凝土浮式碼頭[40]65。在大橋通車前魯家峙輪渡碼頭同沈家門之間有10分鐘1班的客運航線[30]356[1]222。此外,島上還有大量供造船、水產等企業使用的碼頭(20餘座)、船塢(8座)[1]222、滑道[註 6]等[5]58-64[40]67-68。2006年,連接魯家峙島與舟山本島的魯家峙大橋建成通車,結束了魯家峙對外無公路運輸的歷史,也使沈家門城區得以擴展[19]377-378[1]4。2007年島上開通公交車[36]。2014年,沈家門港海底隧道建成並投入運營,供人行使用[42][43][4]。2022年,連接魯家峙與普陀東港的普陀灣隧道正式通車[44],這是浙江第一條海底公路隧道[45]。
島上的自來水供應始於1966年,通過沈家門至魯家峙的海底輸水管進行[5]18,該條管道於1983年因年久鏽蝕等原因停用;後又於1986、1992年前後鋪設兩條輸水管[5]139[19]534。2008年,進一步修築了魯家峙—登步—螞蟻島海底輸水管,魯家峙南部的登步島、螞蟻島得以藉此供水[27]398。2012年,魯家峙鋪設了海底燃氣管道,實現了同舟山本島的一體化供氣[46]。通信方面,1997年,魯家峙架設了至沈家門的全區首條跨海光纜[19]479。
歷史人文
歷史名稱有「路家嶼」[47]「洛家嶼」[48]「盧家嶼」[49][23][10]。民國《定海縣誌》[23]記:「盧家嶼亦稱魯家峙。」[5]18《浙江省標準地名詞典》(2022)[10]、《浙江省標準地名志》(2023)[21]認為島名來源不詳,歷史名稱均為「諧音」。而《浙江省普陀縣地名志》(1986)稱在島上調查得最早定居的人姓魯而非盧,那時人們將去該島說成是「到魯家去」[50]209,該志及《中國海島志》(2014)[1]221認為島得名於魯姓。當代島上的主要姓氏有張、周、劉、丁、袁等[5]89-92。其中最大姓張姓是明萬曆年間自寧波鎮海遷往舟山臨城田螺峙,又於清嘉慶年間遷至島上而形成的[1]222。鴉片戰爭時英國侵略者曾譯「洛甲」「陸家島」等[21]。
魯家峙島行政上隸屬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沈家門街道[51]。沈家門建鎮於民國21年(1932);民國23年(1935)時魯家峙島曾從沈家門鎮析出建魯家峙鄉,次年(1936)又併入沈家門鎮[9]4,22[5]2-3;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年魯家峙長期屬沈家門第27、28、29村[1]222。1954年,魯家峙設立居民區,是沈家門鎮當時14個居民區之一[5]3;1956年,27、28、29村改成立魯家峙高級社,並於1958年改為魯家峙農業大隊[5]11[1]222。魯家峙居民區於1982年一分為二,成立魯東居民區與魯西居民區;魯家峙農業大隊則於1984年變為行政村[5]11[11]魯家峙村,下有紅山、花地里、螞蟻山等10個自然村[11][1]222。1984年10月成立魯家峙管理處,管轄魯東、西兩居民區與魯家峙村[5]11,73[50]27。2001年,沈家門撤鎮設街[24]44,51。2002年,魯東、魯西合併為魯家峙社區[24]489。2021年魯家峙社區又拆分,並復定名為魯東社區與魯西社區[52][53]。2023年時,魯西社區、魯家峙村均屬主城區(城鄉分類代碼111),而魯東社區屬城鄉結合區(112)[51]。
魯家峙東南岙天后宮是島上唯一的一處文物保護單位(區級)[28],位於南岙崗東部山麓,同海神媽祖信仰有關(「天后」一詞即指媽祖[54],「天后宮」即媽祖廟)。相傳是清光緒年間,福建漁民稱在海上遇險獲媽祖騎白馬相救,為報答媽祖而建[55][56][24]550。宮內曾在倒塌維修時發現一隻長方形青石香爐,爐身刻有「天后宮」三字陰文楷書[54]。當代,進廟燒香朝拜的主要有福建漁民及當地漁民[11]魯家峙山東南岙天后宮。魯家峙島北部有紅石體育公園[11],建成於2020年,有籃球、足球、門球、輪滑多個運動場地[57][58]。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