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利亞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胡利亞卡map
Remove ads

胡利亞卡(西班牙語:Juliaca;克丘亞語:Hullaqa;艾馬拉語:Hullaqa)是秘魯東南部普諾大區聖羅曼省的首府。它是大區人口最大的城市,2017年人口為276,110。胡利亞卡位於阿爾蒂普拉諾高原上,在的的喀喀湖東北面(相距45公里),海拔高度3,825公尺。始建於1826年,面積533.47平方公里。胡利亞卡是普諾大區最大的經濟中心。而且是秘魯最大的商業區之一。胡利亞卡接近查卡斯湖(laguna Chacas)、的的喀喀湖、奇蹟河(río Maravillas),還有西路斯塔尼墓地的遺址。

快速預覽 胡利亞卡 Juliaca, 國家 ...

根據國家統計與信息研究所,胡利亞卡是秘魯人口第十三多的城市。在2017年的人口普查中,胡利亞卡的人口是276,110。

每年的二三月的時候,胡利亞卡舉辦紀念大地母親的節日(狂歡節)。在這時遊行者穿著多彩服裝到街上跳高原的典型舞蹈。每年1月20日人們也慶祝聖巴斯弟的節日。

胡利亞卡的地面交通系統完善:道路和鐵路線將胡利亞卡與秘魯南方的其它城市連接起來(普諾庫斯科阿雷基帕塔克納),還能通往玻利維亞共和國,因此是個旅遊者的過境點。

就像美國芝加哥,胡利亞卡有「風之城」(Ciudad de Los Vientos)之稱。因為它位於經常刮風的科勞高原,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有風。胡利亞卡也被稱為「襪子之城」(Ciudad Calcetera)或「針織之城」,因為它是一個主要生產襪子、毛衣和手工藝品的中心。現在,衣服、羊毛和紡織物的生產都是工業過程。

Thumb

它是印加曼卡·卡帕克國際機場(Inca Manco Capac Airport)的所在地,這機場是大區的主要機場。

Remove ads

名稱由來

歷史學家拉蒙·里奧斯(Ramon Rios)辯稱,「胡利亞卡」(Juliaca)來自克丘亞語中的Xullaskca kaipi(下著毛毛雨),暗示當印加部隊追趕科利亞人到達阿爾蒂普拉諾高原的這一部分時,他們注意到在Huaynarroque山下了毛毛雨。

但是,賈斯圖·魯埃拉斯(Justo Ruelas)斷言,「胡利亞卡」來自克丘亞語中的Shulla Qaqa(岩石上的露珠),這是由於在Huaynarroque山和聖克魯斯山(Santa Cruz)附近可以看到小的石英顆粒,類似於落在岩石上的晨露。

歷史

西班牙以前

阿爾蒂普拉諾高原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就有人類居住,這些定居者致力於農業和牲畜(羊駝豚鼠)。

烏魯族(Uros)定居於當地的海流城市,獲益於拖拖拉草(totora)和的的喀喀湖的魚,並盤踞著附近湖泊,例如查卡斯、庫里瓦塔(Qoriwata)、科恰潘帕(Cochapampa),還有胡利亞卡河,即今天的科塔河(río Coata)。

「那些名為烏魯的印地安人……居住在河岸上,並在河裡捕魚為生,自給自足……他們是強壯且性格開朗的印地安人,並且有許多在湖上的人不種田或製作衣服,會進食一些他們稱為『拖拖拉』的根。」

——Garcí Diez,Crónicas en América,[2]

這些定居者在憲法中分別被註冊為「Uros de Coata」和「Uros de Desaguadero」,當中科塔河分支與胡利亞卡最有聯繫。河流把他們與該城連起來,讓他們更有聯繫。另外這些河域居民發展出一門航行技術,用拖拖拉草造的筏,用一款名為「ichu」的野草所造的繩固定。它可以用作捕魚的支援,有時可以用作從的的喀喀湖到胡利亞卡領域內較小湖泊的運輸媒介。

「作為烏魯族亙古以來存在於當地的証明,可見於在划筏的偏好,和後來在胡利亞卡的筏,還有一些地方名稱:Totoral、Torococha……」

——René Calsín Anco,Bodas de diamante de la provincia de San Román,[3]

由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胡利亞卡在Qaluyo文化的影響下蓬勃發展。考古學家在當地發現了一個可以追溯到這個時代的小村莊,該村莊的定居者以番薯藜麥、白藜、喀拉蚩、豚鼠等作為主食。他們打造出第一批「waru-waru」,並發展出特殊的紡織工業。

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普卡拉文化的領域在高地這一地區擴展了。在三和四世紀之間,Huaynarroque部落蓬勃發展。隨後,蒂亞瓦納科科利亞印加的霸權接連出現。科利亞和印加是無情的死敵,而唯有帕查庫特克及其子邁塔·卡帕克的軍事指揮才能夠在血腥的征戰之中降服英勇的Sapana、Chuchicápac和Huaynarroque部落。

殖民時期

在第一次西班牙入侵期間,胡利亞卡以多種方式被記錄在案。佩德羅·西耶薩·德·雷昂(Pedro Cieza de León)曾寫道:

「從普卡拉到哈圖恩奎拉,有15個聯盟。在他們中間是一些城鎮,例如尼卡西奧、胡利亞卡等等⋯⋯」

——Pedro Cieza deLeón,Crónica del Perú,[4]

在殖民時代,胡利亞卡是一個區。一個重要的法律文件是由Collao de Corlament所編的,日期為1565年6月23日,由利馬審問院院長Lope García de Castro簽署生效。在文件中,胡利亞卡被編為區,並委派唐·迪亞哥·赫南德茲(Don Diego Hernández)去管理。

西班牙建城

Thumb
1945年聖卡塔利娜教堂

在聖卡塔利娜主教堂的教區檔案中可以找到某些歷史書籍的信息,這些文獻證明了西班牙建立胡利亞卡,當時它的名字是:Pueblo de Santa Catalina de Juliaca。

在聖卡塔利娜主教堂的教區檔案中,許多書籍都包含有證明這一指定的歷史文獻。如下:

  • 祝福聖禮兄弟會帳目和資產書,創於1684年2月11日。本書包含諸如1755年10月之前的會議記錄、著作和其他文獻,也就是說,它服務了人民70年,累計有165頁。
  • 記錄印地安人洗禮的書擁有從1757年到1766年的記錄。每條條目的文字均以以下段落開頭:「在聖卡塔利娜·德·胡利亞卡鎮(Santa Catalina de Juliaca)和聖母聖殿」,共有259頁。
  • 洗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73年至1784年(11年)。所有條目的文字都以此開頭:「在聖卡塔琳娜小鎮」。

上述的文獻是寫在羊皮紙上的手抄本,是胡利亞卡歷史的真正瑰寶。

這些數據顯示,西班牙於11月25日建立了胡利亞卡,因為在西班牙天主教日曆中,當日是聖傑靈紀念日。

Remove ads

經濟

胡利亞卡是商品服務的大型貿易中心,被認為是普諾大區的金融首府。貿易是其主要經濟活動,佔勞動力的26.5%。胡利亞卡擁有15439個商業機構,[5]佔普諾大區貿易的41%。它是La Rinconada高海拔城市非正式金礦開採的商業中心。[6]

胡利亞卡市已成為資本投資的中心。所以,貧困得以減輕,增加了部分居民的人均收入。

氣候

胡利亞卡屬於亞熱帶高原氣候柯本 Cwb),接壤著高山苔原氣候並長年有著寒冷溫度。每年平均降雨量610毫公尺。冬季乾燥,夜晚和早晨非常寒冷,下午溫暖。

更多資訊 秘魯胡利亞卡(1961年–1990年,極端1961年–現代), 月份 ...
Remove ads

人文景觀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