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安·馬爾達西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胡安·馬丁·馬爾達西那(西班牙語:Juan Martin Maldacena,1968年9月10日—),阿根廷理論物理學家,專長廣義相對論和超弦理論。他在1997年首先提出了在反德西特空間背景下某些超引力理論和邊界上共形場論的對偶關係,即AdS/CFT對偶猜想。這一發現是超弦理論的最重要結果之一,也被廣泛用於粒子物理和宇宙學現象學研究中。他現在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教授。
Remove ads
生平
馬爾達西那在聖馬丁將軍軍事高中完成了中學課程,在那兒以學士(bachiller)和步兵武裝預備少尉的身份畢業。[1]1986年到1988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接受高等教育,並繼續在巴爾塞羅研究所工作,並於1991年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1996年,在柯蒂斯·卡倫的監督下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然後,他開始在羅格斯大學擔任博士後。[2]
1997年,以副教授加入哈佛大學,成為當時哈佛曆史上最年輕的副教授。1999年晉升為正教授。[3]
1998年,紐約時報提到他是因為在物理學家主要年度會議上的演講引起了騷動,當時他提出了馬爾達西那猜測(即現今的AdS/CFT對偶理論),試圖解決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存在的矛盾。[4]
自2002年以來,他一直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擔任教授。[5]
2012年,因基礎物理學而榮獲尤里·米爾納獎。[4]
2013年,因成為阿根廷科技十年最傑出人物,與阿爾貝托·考爾布利希特共同獲得閃耀Konex獎。
2016年,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學部將他納入了一項關於「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思想」的研究。
2018年,因在理解黑洞的量子物理學方面做出的貢獻以及第一個提出量子場論與引力量子理論之間的基本關係而獲得了洛倫茲獎章,成為第一個西班牙語國家中獲得此殊榮的人。[6][7]
他自稱天主教徒,並於2013年被任命為宗座科學院的成員。但早在2002年時,他已經從若望保祿二世獲得了庇護十二世勳章,以表彰他「在他的領域中的傑出研究」。[8][9]
Remove ads
受頒獎項
馬爾達西那受頒的獎項如下:
- 艾爾弗·斯隆基金獎學金,1998年
- Packard Fellowship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998年
- 麥克阿瑟獎,1999年[10]
- UNESCO Husein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1999年
- 賽克勒獎物理項目,2000年
- Xanthopoulos International Award for Research in Gravitational Physics,[11],2001年
- Pius XI Medal,2002年
- Edward A. Bouchet Award[12],美國物理學會,2004年
- 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 2007年
- 狄拉克獎章, 2008年
- 波梅蘭丘克獎, 2012年
-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2012年[13]
- Diamond Konex Awar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st in the last decade in Argentina,2013年
- 洛倫茲獎章, 2018年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2018年[14]
- 伽利略·伽利萊獎章,2019年[15][16]
Remove ads
參閱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