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戈·辛貝里
芬兰画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胡戈·耶哈德·辛貝里(瑞典語:Hugo Gerhard Simberg,1873年6月24日—1917年7月12日)是一位芬蘭畫家和圖形設計師[1]。他是芬蘭藝術史上象徵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和阿克塞利·加倫-卡勒拉一道在20世紀初期把象徵主義的思潮帶入芬蘭藝術界並探索新的歐洲藝術方向。他用素人藝術的風格畫了不少邪靈、死神及自然景觀為主題的畫作,但同時也用熱情的現實主義風格進行了創作。
生平

辛貝里成長在維堡的一個公務員家庭里。他在1891年維堡藝術之友繪畫學校開始了他的藝術學習生涯,之後在1893-1895年芬蘭藝術協會繪畫學校繼續學習。從辛貝里的早期作品裡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天生的象徵主義者。但是繪畫學校里的教學課程沒能滿足他在這方面的學習需求。辛貝里決定給當時芬蘭象徵主義的首席大師阿克塞利·加倫-卡勒拉寫信求教,後者在1895年把他收為徒弟。從此開始了他的藝術發展的重要階段。加倫-卡勒拉鼓勵他繼續發揚自己的風格。在夏天的時候辛貝里在家族位於維堡附近的夏季住處度過,周圍地區的風景影響了他的畫作。
在1896年辛貝里前往倫敦,在1897年前往巴黎和義大利。在這些年中他在芬蘭藝術家的秋季展覽中展出了幾幅作品,並受到好評。由此他成為芬蘭藝術協會的會員,並受聘為維堡藝術之友繪畫學校教師。
在1903年開始建造由拉爾斯·松克設計的坦佩雷主教座堂。當時計劃把整個教堂設計為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全景藝術作品。教堂內部的裝飾中芒努斯·恩克爾負責祭壇的裝飾,而辛貝里則在1905-1906年畫了教堂天花板和窗戶玻璃畫作、兩幅單獨的壁畫(《受傷天使》和《死神花園》)以及二樓欄杆上的畫作《扛青藤的男孩》。畫作並不是通常的教堂裝飾畫作,但在窗戶玻璃畫作中辛貝里遵循了傳統的基督教風格和價值觀。可是二樓欄杆上的畫作《扛青藤的男孩》及畫作中的裸體男孩則是前所未有的,並在當時引起批評和爭論。

從1907至1917年他在芬蘭藝術協會繪畫學校教書。
芬蘭藝術在1908年的巴黎藝術展覽上元氣大傷,芬蘭畫作在畫展上收到了毫無生氣、毫無色彩等批評。很多芬蘭畫家開始追尋新的藝術發展方向,但辛貝里卻繼續堅持被認為已到盡頭的象徵主義。辛貝里決定為畫展而創作自然主義、色彩主義、甚至印象派風格的畫作,但為自己獨特的風格而創作小型的奇幻作品。1912年辛貝里舉辦了一個畫展,當中展示了一批素描和小型水彩畫。這批畫作中又一次展示了辛貝里想像中的童話世界,而畫展顯示了這種主題的持久性。對於其他畫家來說象徵主義是一個短暫的過度階段,而對於辛貝里來說則是最自然的表現手法。作為圖形設計師辛貝里也同樣倍受欣賞[1]。
Remove ads
畫作
-
《霜凍》(1895年)
-
《烤鍋旁的魔鬼》(1897年)
-
《在天堂和地獄門前的農夫和死神》(1897年)
-
《融冰時春天的晚上》(1897年)
-
《受傷天使》(1903年)
-
《扛青藤的男孩》(1906年)
-
《扛青藤的男孩》(1906年,局部)
-
《死神花園》(1906年)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