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耀邦下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胡耀邦下台是一件影響中國大陸進程的政治事件。是指1987年1月,以鄧小平為首的掌權的中共元老對時任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的一次政治行動,並迫使胡耀邦辭職下台。

由於胡耀邦深入民心的改革作風,以及整個下台程序存在的瑕疵,使得史學界對此頗為爭議。而此事也為兩年後的後續胡耀邦之死六四事件埋下伏筆。

背景

1986年5月,作為元老代表的鄧小平胡耀邦到家中談論中共十三大人事安排。胡耀邦說:「我已年過70了,十三大一定要下來。」鄧小平說:「我、陳雲先念都全下。你要下就半下,不再當總書記,而再當一屆軍委主席國家主席,到時候再說。」[1][2]:340

1986年8月22日,鄧小平過81歲生日,在北戴河設宴,表示在兩年後的中共十三大上全退,胡耀邦信以為真[3]。10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公開表態,說「今天我就十分具體和坦白地講,我贊成小平同志帶頭退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帶頭。只要小平同志退,別的老同志的工作就好做。我的總書記任期滿了,也下來,充分給年輕的同志讓路。」 [4]

胡耀邦的講話得到了國務院副總理萬里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楊得志、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聶榮臻倪志福和國家副主席烏蘭夫的贊同,中央書記處書記習仲勛還在會上發表了支持胡耀邦的講話;卻招致王震等人的反對。此後,胡耀邦的權力被削弱。1986年10月,鄧小平把人事權交給了中顧委副主任薄一波,安排由薄一波等7人組成的小組(薄一波、楊尚昆宋任窮姚依林王震伍修權高揚)分頭徵求黨內對十三大的人事安排意見[5]

1986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始的學潮蔓延到北京,中共元老將學潮的爆發歸咎自由化知識分子煽動、以及胡耀邦的縱容;而此前1985年5月10日,香港《百姓》雜誌的陸鏗中南海訪問胡耀邦,將採訪內容整理成《胡耀邦訪問記》發表在同年6月出版之《百姓》半月刊上,也被中共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團視為縱容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罪證之一[2]:334。1986年12月30日,胡耀邦打算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討論中央書記處關於處理學潮的意見;鄧小平不同意開會,並要胡耀邦到他指定的地點談話。鄧小平認為學生運動是「幾年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旗幟不鮮明、態度不堅決的結果」,並責問胡耀邦「你難道沒有責任?」胡耀邦回答說:「我保留我的意見。」鄧小平說:「不是保留,而是要你馬上站出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否則就放任了資產階級自由化。」[6]

Remove ads

經過

1987年元旦,《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強調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性,抨擊資產階級自由化,這被認為是為群眾做思想準備[7]:552。當夜,在鄧小平家裡,陳雲薄一波彭真王震宋任窮等中共元老商議胡耀邦的去留問題。1月6日,中共中央發布以鄧小平關於處理學生示威指示要點的一號文件[7]:552;同日,鄧小平通知胡耀邦參加「黨內生活會」。1月10日-15日,在由中顧委副主任薄一波主持、有二三十名高級幹部參加的「黨內生活會」上,連續幾天指責胡耀邦的「問題」;鄧小平與陳雲因地位太高不宜出面,國家主席李先念因在上海沒有參加[7]:553

胡耀邦在生活會上首先作了檢討,承認自己有「錯誤」,但試圖做出一些辯解[8]:1303-1304。之後胡耀邦遭眾人輪流批判。薄一波認為胡耀邦到基層視察的次數太多、地區太廣,指責他是在「游山逛景,嘩眾取寵」;楊尚昆和王震指責胡耀邦站錯路線(即資產階級自由化);宋任窮則批判胡耀邦對鄧小平的態度[9]。此外,鄧力群通過五個小時的發言痛斥胡耀邦的作為,稱胡耀邦對四項基本原則和反精神污染運動關注不夠、沒有做到團結全黨、主要使用跟自己觀點相同的人、在重要的人事任免上沒有遵循老領導的意見等[10]趙紫陽發言批評胡耀邦「不守紀律」、「標新立異,搞些噱頭」,「大概是想在國內外樹立一個開明形象」。趙紫陽並表示如果鄧小平陳雲不在了,他無法再和胡耀邦共事,必須辭職[11]:1185。而被胡耀邦視為朋友的王鶴壽也落井下石將私人講話公開[12]。在所謂的生活會上,只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書記處書記習仲勛支持胡耀邦,斥責元老們動用文革式手段逼總書記下台是不正常的、是違反黨的原則的[3]。習仲勳當時曾指著薄一波怒斥[13][14]。在1月15日生活會結束前,胡耀邦作了最後的檢討,他表示要為自己的全部錯誤承擔責任。但是他也要求組織繼續調查自己是否真有野心,是否搞過派系。生活會結束後,有人看到胡耀邦在會議廳的台階上黯然落淚[11]:1186

最終,在連續七天的批鬥之下,政治局於1月16日召開擴大會議。陳雲在會上說,胡耀邦「沒有把工作做好」,「讓一百多個部級單位向他提交報告,卻不解決要害問題」。「到下面亂跑」,「沒有把精力用在他本應深入研究的主要問題上」。「沒有定期召開政治局會議和常委會議」。陳雲又說,他「批評過胡耀邦以後曾希望胡耀邦能改正錯誤,可是胡耀邦顯然沒有完全理解他的意思」。在選拔幹部上,胡耀邦「只選自己圈子裡的人」[8]:1307-1309。會議以舉手通過的方式批准了胡耀邦的請辭,並推選趙紫陽為代理總書記,推選趙紫陽代理總書記的理由是他在地方工作和在國務院負責經濟工作期間都有成績。會議也肯定了胡耀邦工作中的成績[15]。但胡耀邦保留了政治局常委的名義,只是排名降到最後[16]。1月19日,中共中央三號文件列舉了胡耀邦解除職務的原因:「抵制黨為反對精神污染和資產階級自由化而作出的努力,縱容全盤西化的要求;沒有充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只批左不批右;在經濟工作中鼓勵經濟過快增長和消費,造成經濟失控;在政治工作中經常違反程序;在外事活動中說了一些不應該說的話;經常不遵守黨的決議,未經中央授權就講話」[8]:1313-1314。此外,李立功曾提出由華國鋒接任胡耀邦,但卻因此遭鄧小平嚴厲批評[17]

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上,胡耀邦仍以接近全票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而當初賣勁倒胡的鄧力群和胡喬木,則在選舉中因得票最少而落選[18]。儘管胡耀邦被閒坐,他仍然獲得中共黨內改革派、知識分子及學生的歡迎[19][20]。1987年12月30日,胡耀邦接受鄧小平的邀請去鄧家打橋牌,鄧問胡對自己的問題是不是想通了,胡沒有回答[11]:1190-1195

Remove ads

參見條目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