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脊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脊索(英語:notochord)是存在於脊索動物身體背側縱軸的一個長而韌的棒狀結構,位於腹側的消化道與背側的中樞神經之間,由一條糖蛋白內核外纏兩層膠原蛋白組成。脊索源自中胚層,在胚胎發育時起到引導體型呈現的參照物作用,在成體中也能部分起到中軸內骨骼的支撐功能並提供肌肉附著點。
在演化生物學和比較解剖學上,脊索、背神經索、肛後尾、內柱和咽裂是所有脊索動物都會展現的五大共有衍征[1],但脊索動物門下的三大亞門各自的發育展現會有所不同:基群的頭索動物在整個生命周期都會保留全部五個衍征;被囊動物(尾索動物)則只在幼體階段保留這些衍征,在經過變態進入成體階段後會至少部分萎縮僅存退化痕跡;而作為脊索動物冠群的脊椎動物主要在胚胎時期展現這些衍征,之後會各自發展變成其它器官(比如脊索變成椎間盤髓核,背神經索變成腦和脊髓,內柱變成甲狀腺,咽裂變成鰓裂、頜骨、舌骨和咽喉結構等)[2]。
因為脊索具有很好的彎曲彈性,可以像彈簧一樣儲存並釋放彈性勢能,所以一些演化出自主游動能力的脊索動物可以利用脊索的彈性回收一部分能量降低運動時的代謝消耗。神經系統較為簡單的頭索動物就可以利用兩側肌肉交替收縮讓脊索產生形變,並與其回彈時產生協同效應帶動尾鰭左右擺動產生推力在水中游動。脊椎動物的脊索則在胚胎時期就被更能承受應力的礦化組織——椎骨所間斷性取代,剩餘段的脊索變成了椎間盤的核心部分並由加厚的纖維環強化保護,這使得本應較為剛化的脊柱仍因此擁有了有限的彎曲與扭轉活動範圍和一定的縱向緩衝和彎曲回彈能力(雖然後者主要由擁有彈性蛋白的韌帶承擔形變應力)。
Remove ads
另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