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腔腸素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腔肠素
Remove ads

腔腸素(英語:Coelenterazine),是一種螢光素,與氧氣發生反應後會發光,存在於八個的許多水生生物中。[1] 是許多螢光素酶光蛋白英語Photoprotein的底物,例如花蟲型螢光素 (Renilla reniformis luciferase, 縮寫: Rluc)、 高斯螢光素酶 (Gaussia luciferase, 縮寫: Gluc)以及發光蛋白 ,包括水母發光蛋白水母素和obelin。所有這些蛋白質都催化該物質的氧化反應,該反應被歸類為EC 1.13.12.5。

快速預覽 腔腸素, 識別 ...
Remove ads

歷史

腔腸素由兩個研究發光生物的團隊同時分離並鑑定:分別來自研究海腎(Renilla reniformis)的團隊和研究水母(刺胞動物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 Aequorea victoria)的團隊。[2][3]兩組研究人員獨立發現,這兩種發光系統中使用的都是同一種化合物。該分子以現已廢棄的腔腸動物門命名。其兩種主要代謝物——腔腸胺英語Coelenteramide腔腸胺鹼英語Coelenteramine——亦分別以其官能團命名。儘管腔腸素最初在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中被發現,但後續研究表明該物種並不合成此物質,而是通過攝食(主要來自甲殼類橈足類)獲取。[4]

特性

腔腸素可結晶為橙黃色晶體。該分子吸收紫外線和可見光譜中的光,在甲醇中峰值吸收波長為435nm,因此分子呈黃色。該分子在有氧條件下或在某些有機溶劑(例如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 (DMSO)) 中會自發氧化,因此優先儲存在甲醇惰性氣體中。

生物合成

在海蛞蝓(metridia)中,水母素的生物合成始於兩分子酪胺酸與一分子苯丙胺酸,部分研究者認為其以環狀「Phe-Tyr-Tyr」(FYY)肽的形式存在。[5]

合成腔腸素衍生物

為了改善其生物物理特性,人們已經通過包括多組分策略在內的不同方法合成了腔腸素的衍生物。[6]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