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二月
農曆月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農曆十二月,俗稱臘月或全月,為農曆一年中最後一個月。季冬,建丑之月(牛月),律中大呂,以大寒為中氣。
據《說文解字》鍇注云:「臘,合也,合祭諸神者。」《玉燭寶典》中說:「臘者祭先祖,臘者報百神,同日異祭也。」可見臘是古代人們祭祀百神及祖先的一種活動。因為臘祭多在農曆十二月進行,因此從周代開始,便把農曆十二月叫做臘月。到了秦代,秦始皇把臘月改叫嘉平月。[1]到了漢代,又按「干支紀日」的方法,把「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定為「臘日」,就是「臘八」。俚語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據《爾雅》的說法,十二月,古月名為塗。
日本則稱農曆十二月為「師走」,有「連平時穩重的老師也奔波忙碌」的意思,因此時日本人忙著年終及迎新年活動。[2]
主要節日
臘月歌
臘月歌是描述華北地區臘月活動的歌謠。
-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 二十三,糖瓜粘
- 二十四,掃房子
- 二十五,磨豆腐
- 二十六,燉豬肉(割豬肉)
- 二十七,宰公雞(殺灶雞)
- 二十八,把面發
- 二十九,蒸饅頭
-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參見
參考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