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自由如鳥
披头士的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自由如鳥〉[註 1](英語:"Free as a Bird",又譯為〈像鳥兒一樣自由〉[註 2])是披頭四樂團在1995年12月發行的單曲。這首歌最初是約翰·藍儂在1977年錄製的一版小樣。1995年,在披頭四樂團解散25年,藍儂遇刺身亡15年後,當時仍健在的其他3名樂團團員保羅·麥卡尼、喬治·哈里森、林哥·史達發布了該曲包含小樣在內的錄音室版本。
這首單曲作為《披頭四精選輯》項目與合輯《精選輯 系列1》宣傳的一部分發行。[5]為了《披頭四精選輯》項目,麥卡尼向藍儂的遺孀小野洋子索要藍儂未發布的內容,剩下的其他三位前披頭四團員可以完成並發行。〈自由如鳥〉是麥卡尼、哈里森和史達參與樂器、人聲和編曲改編藍儂作品的三首歌曲之一(另兩首是〈真正的愛情〉與2023年發行的〈今與昔〉[5])。電光交響樂團與漂泊合唱團團員傑夫·琳恩也參與了單曲的聯合製作。
這首歌在英國單曲排行榜上排名第二,在美國《告示牌》百大熱門榜上排名第六。並且,此歌在其他至少10個國家,包括澳洲、加拿大、匈牙利和瑞典,也進入了前十名。這首歌同時也贏得了1997年葛萊美獎的二重唱或演唱團體的最佳表現,[6]更是披頭四樂團第34首在美國排名前十的單曲。這首歌的MV由文森特·朱利葉製作,喬·彼特卡執導。MV通過模擬一隻飛翔的鳥的視角拍攝,裡面包含了許多與披頭四的歌曲、事件相關的元素。
Remove ads
背景

麥卡尼、哈里森與史達最初僅打算以三人組的形式,為《披頭四精選輯》紀錄片演奏錄製附帶的背景音樂,但是根據史達的說法,他們後來發覺他們更想錄製「新的曲子」。[7]哈里森說,他們一直認為,如果其中一個人不在樂團,就永遠不會有其他人取代他,而且「只有約翰可以重回樂團」。[8]
麥卡尼詢問小野洋子有沒有藍儂未發行的歌曲,因此小野洋子給麥卡尼送來了四首歌的錄音帶。[9]〈自由如鳥〉的小樣是藍儂在1977年,他位於紐約的住所達科他公寓錄製的,[10]但是當時還沒有錄製完成。藍儂曾用紐約口音介紹了這首歌:「自由得——像(鳥)一樣。」[註 3][11][12]其他歌曲有〈與子偕老〉("Grow Old With Me")、〈真正的愛情〉("Real Love")和〈今與昔〉("Now and Then")。[13]洋子說,最初是哈里森和前披頭四巡迴演出經理尼爾·阿斯皮納爾跟她講述了在藍儂的小樣中加入人聲和樂器的想法。她又說: 「人們都說,是保羅來紐約為約翰入選搖滾名人堂頒獎時,一切東西都談妥了,但其實在那之前早就已經沒問題了。我只是通過那次機會親自把錄音帶交給保羅。」[14]
在搖滾名人堂的年度入選儀式結束後,麥卡尼去了洋子的家,試聽並接收了藍儂的錄音帶。他回憶並描述起與洋子的會面:
“ | 她和西恩在一起...然後她給我們播放了幾首歌曲。那裡有兩首藍儂在家裡用單聲道磁帶錄製的新歌......我和西恩一起檢查過,因為我不希望讓他有意見。他說,『嗯,雖然聽到一個死人當主唱可能有點奇怪,但試一試吧。』我對他們倆說:『如果你們覺得沒做好,你們可以直接否決它。』當我告訴喬治和林哥我同意他們去做時,『什麼?如果我們喜歡它呢?』幸運的是,事情沒有發展到那種地步。我對洋子說:『不要給我們施加太多條件,這在心理上真的很難做到。我們不知道會不會也許在錄音室里待了兩個小時後,就開始互相討厭彼此,然後就直接走人了。所以請不要提出任何條件,這已經夠艱難的了。』[15] | ” |
此前洋子被公眾指控挑撥團員關係導致樂團解散而飽受批評,而她現在認識到自己正處於將樂團重新凝聚在一起的位置。[16]
在接受《披頭四精選輯》紀錄片的採訪時,麥卡尼透露,他得知藍儂的〈與子偕老〉和〈真正的愛情〉的小樣已經釋出,並被藍儂歌迷所熟知時感到十分驚訝。[11][17]史達承認,當他第一次聽錄音時,他認為這首歌非常感人。[18]
Remove ads

喬治·馬丁曾製作過披頭四樂團在1960年代的大部分唱片,但由於聽力問題他拒絕了製作〈自由如鳥〉的邀請(儘管他後來製作並導演了《披頭四精選輯》系列)。哈里森推薦傑夫·琳恩擔任歌曲的製作人,並於1994年2月在麥卡尼的錄音室開始參與錄製工作。[19]琳恩是電光交響樂團的創始團員,與哈里森同為漂泊合唱團團員,同時還是哈里森1987年專輯《Cloud Nine》的聯合製作人。[20]哈里森表示希望與琳恩合作,否則他不會參與這個項目。[21] 傑夫·艾默里克和喬恩·雅各布斯被選中設計新音軌。
藍儂於1977年演奏的這首歌被錄製在單聲道卡帶上,人聲和鋼琴伴奏在同一條音軌上。[22]當時的技術不可能分開人聲與鋼琴,所以琳恩不得不用人聲和鋼琴一起製作曲目,但後來樂評認為這樣的處理更加合理,有利於歌曲的整體性,因為藍儂不是單純地只演唱,同時還會演奏樂器。[23]
雖然藍儂在1980年去世,但史達說,剩下的三個前披頭四會假裝以為藍儂只是「去吃午飯」,或者只是去「喝一杯茶」克制感情。[24]剩下的團員圍繞藍儂的歌曲作為基礎音軌,通過添加器樂演奏與和聲歌手填補了在音樂上的空白。[25] 一些和音經過了改動,歌曲編排也被擴大,還補充創作了麥卡尼和哈里森的唱段歌詞。哈里森在獨奏部分中演奏了滑音吉他。[26]
錄音、製作的工作於1994年2月至3月在英國索塞克斯郡的霍格山風車——麥卡尼的家庭錄音室中進行。[27]哈里森在歌曲結尾處,通過演奏班卓烏克麗麗向披頭四的偶像小喬治·福姆比致敬,並添加了藍儂說福姆比的口頭禪「結果又變好了!」[註 4]再經過倒放處理後的檔案錄音。[28]倒放後的最終結果聽起來像是「約翰·藍儂製作的」[註 5]。根據麥卡尼的說法,這並不是有意的,在所有人審查最終混音後才被發現。[29] 當史達聽到麥卡尼和哈里森唱和聲,再到歌曲結束後,他說這聽起來「就是他們(披頭四)在一起時的風格 」。他解釋說,他是以一個「外人」的角度得出的這個結論。[30]琳恩希望完成後的曲目聽起來像是披頭四合力完成的歌曲,因為這就是他參與製作的目的。哈里森補充說:「這聽起來就好像他們又在一起了一樣」。"[31]
麥卡尼、哈里森和史達都認為,這首歌的錄製過程比他們後來錄製第二首發行的歌曲〈真正的愛情〉時更加愉快。當後者快完成時,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投入,感覺像是在當藍儂的臨時樂師。[32]
Remove ads
音樂錄影帶

〈自由如鳥〉的MV由文森特·朱利葉製作,喬·彼特卡執導。MV以一隻飛行中的鳥拍攝,其中包括許多與披頭四歌曲相關的內容,例如〈便士巷〉〈平裝書作家〉〈生命中的一天〉〈埃莉諾·里戈比〉〈螺旋滑梯〉〈豬仔們〉〈平房比爾後續〉〈永遠的草莓地〉〈勞勃醫生〉〈山丘上的傻瓜〉[註 2]等。據估計,該MV包含了大概80到100個披頭四的故事、音樂和歌詞的相關元素。[33]雖然在MV的開頭可以聽到這隻鳥的叫聲,但是這隻鳥並沒有出鏡。時任蘋果唱片主管尼爾·阿斯皮納爾稱這是為了防止人們為鳥的種類和樣子引起爭論。[34]彼特卡需要將他的想法闡述給麥卡尼、哈里森和史達以及小野洋子徵求他們的同意,才可以開始製作MV。前蘋果唱片主管德里克·泰勒給彼特卡寄了一封長達兩頁的信,確認他的工作進程順利,並鼓勵、支持了彼特卡的想法。[35]這段MV儘可能在實地拍攝:彼特卡的美工場景團隊將便士巷重新布置成了20世紀50年代的模樣,還拍攝了皇家利物大廈和利物浦港(映射了藍儂的父親,曾做過水手工作的阿爾弗雷德·藍儂)。[36]
一開始彼特卡想要把拍攝想法寫在分鏡腳本旁,但開始拍攝之後彼特卡就立即放棄了這個想法,轉而遵循基於斯坦尼康相機穩定器產生的角度和視角來進行構思。例如在拍攝車禍的片段時,彼特卡開始嘗試從空中拍攝,並耗費了幾個小時,但後來他意識到在地面上使用斯坦尼康拍攝是一個更好的主意。在〈生命中的一天〉中的車禍片段里,出現了一輛車牌號為847 BHN的警車。「847 BHN」是A6公路謀殺案中受害者車輛的車牌號,暗喻了藍儂與洋子對被判處絞刑的案件嫌疑人詹姆士·漢拉蒂的聲援與支持。[37][38]彼特卡利用綠幕摳像技術將影像資料與拍攝成片進行數字合成,如墓地片段中麥卡尼飼養的英國古代牧羊犬和舞廳遊行場景中的大象。[39]大象是在製作後期才添加的,因為阿斯皮納爾打電話給彼特卡,說史達很喜歡舞廳遊行的場景,但是堅持要加上一頭大象。彼特卡後來照做了,因為他已經按照哈里森的要求添加了西塔琴的場景。[40]除了使用斯坦尼康外,彼特卡還使用了俄羅斯產的Akela攝影吊臂來拍攝結尾的艾比路斑馬線中的高空俯拍鏡頭。在結尾處拍攝時,還將攝像機架在遙控直升機玩具上拍攝複雜的空拍鏡頭。[41]為了增加趣味性,MV中還加入了兩個藍色壞心團作為客串。
因為哈里森錄製了一段烏克麗麗作MV尾奏,因此哈里森向彼特卡請求在影片結尾以福姆比風格的烏克麗麗手的背影出鏡。彼特卡拒絕了這一請求,因為他認為任何現存的披頭四團員都不應該在影片中出鏡,哈里森也答應了。彼特卡後來表示,哈里森沒有出鏡「令人心碎」,尤其在2001年哈里森去世後以及彼特卡發現結尾尾奏的樣曲是哈里森親自演奏時。[42]該音樂錄影帶贏得了第39屆葛萊美獎的最佳音樂錄影帶獎。[43]
反響
〈自由如鳥〉是披頭四自1970年在美國發行〈蜿蜒曲折的路〉25年後發行的首支單曲。[11][12]單曲的宣傳片在英國ITV和美國ABC播出的《披頭四精選輯》紀錄片第一集中放送。[44][45]
〈自由如鳥〉收穫的評價褒貶不一。《衛報》的卡羅琳·沙利文(Caroline Sullivan)批評該曲的發行是一種利用披頭四招牌的宣傳噱頭,與其說是披頭四的功勞,不如說是琳恩的功勞。[46]《獨立報》的安迪·吉爾(Andy Gill)聲稱這首歌「壓抑的基調令人失望……喬治的吉他在必要時可以輕輕地哭泣,可在這首歌里卻顯得像首哀樂。」[47]《新音樂快遞》的本·威爾莫特評價歌曲為「一首淒涼的輓歌,再加上從險峻海峽借來的絕望又油滑的吉他以及保羅不斷重複『我們真的可以離開彼此生活嗎?』[註 6]」[48]《頭腦革命》的作者伊恩·麥克唐納聲稱這是首「沉悶和無聊的歌曲」,無法與他們在60年代的音樂相提並論。[19]早間電台節目《與披頭四共進早餐》主持克里斯·卡特(Chris Carter)評論道「我會珍視約翰、保羅、喬治和林哥演奏的任何歌曲(尤其是好歌),無論它是何時如何錄製的。」[49]〈自由如鳥〉榮獲1997年葛萊美獎的二重唱或演唱團體的最佳表現獎。[50]
Remove ads
發行與榜單表現
〈自由如鳥〉在1995年11月20日凌晨於BBC廣播一台首播,次日被派往美國當代流行電台。[51][52]它於1995年12月4日在英國以單曲CD、卡帶和7英寸黑膠唱片形式發行,[53]並收錄在兩周後發行的合輯《精選輯 系列1》中。該單曲在發行後,在首周售出了十二萬份,空降英國單曲排行榜第二位,並在該榜單上停留了八周。[54]1995年12月12日,單曲在美國發行,空降《告示牌》百大單曲榜第六位,成為披頭四樂團第34首在美國的TOP10單曲[55][12][56]以及1976年後披頭四首個美國TOP10單曲。
CD和黑膠唱片封面是約翰·藍儂的作品,摘自他在1964年出版的《藍儂說法》。[57]
格式和曲目列表
Remove ads
創作人員
以下信息來自伊恩·麥克唐納:[58]
排行和銷量認證
Remove ads
發行歷史
注釋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