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灣的武德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灣的武德殿是臺灣日治時期在大日本武德會臺灣支會組織下,於臺灣各級行政區所建立用來推廣日本武道的建築。「武德殿」係指由演武場、弓道場及其他附屬建築所組成的建築組群,其中的「演武場」由於是主要建築,而常被逕稱為「武德殿」[1]。臺灣各地武德殿的興建大多是由警務機關發動地方人士捐款,再由官方補足不足部分,使用管理亦由當地警察機關負責[2]。
發展沿革
在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大日本武德會已經在臺北、臺中、臺南設置武德會委員會,隔年臺灣改行廳制後,於各廳設有武德會委員部,其上則在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裡設有臺灣地方委員部來管理,之後在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改為「大日本武德會臺灣支部」[2]。大正九年(1920年)行五州二廳制,於州、廳設「支部」,郡、市設「支所」,街、莊則設「分會」[2]。
臺灣的武德殿最初主要是在郡級以上的警務、獄政、軍方單位設置武道場以培養軍警武藝來維持治安,後來在各地中學校開設武道課後,於學校也開始設置,之後進入戰備時期,武德殿配合「國民精神總動員政策」而發揮教化及組織社團的功能[2]。昭和時期為臺灣武德殿興築的極盛期,臺灣各地除爭相興建之外,還多以規模與工程經費來誇耀為全臺第一,例如臺東武德殿以其採用當地所產的櫸木為總建材而自豪,臺中武德殿則以工程經費高達4萬圓居當時全臺之冠自豪[2]。臺灣在日治時期建有70座以上的武德殿,而在二次大戰後大多數主要是由警務機關繼續管理,不過也有不少改為公共場所或私人住宅[2]。
活動
武德會一年的活動由1月於各地方的支部、支會、分會舉行的「武道始會」開始,之後會在3、4月舉行柔道、劍道、弓道等比賽,4月1日會舉行警察招魂祭,而後在舉行過各種武道相關活動後,以年底12月的「武道納會」作為一年活動的結尾[2]。
現存的武德殿
Remove ads
已消失的武德殿
Remove ads
台灣的刑務所演武場
刑務所演武場與武德殿類似,主要係獄方為司獄官警日常練武所設之武道館舍。[21]
其他機構所屬武道場或演武室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