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興和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8年5月25日) |
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改隆興路為興和路。治所在高原縣(今河北省張北縣)。轄境相當今河北省張北、懷安縣,山西省天鎮縣和內蒙古自治區集寧區、太僕寺旗之間。下轄寶昌州、高原縣、懷安縣、威寧縣、天成縣等州縣。明朝洪武年間,改為興和府。後改為興和守御千戶所[1],與開平並立。永樂二十年(1422年),蒙古阿魯台攻陷,興和遷到宣府。
清朝廢除。順治初年,改為張家口路,隸宣府鎮。康熙年間,置縣丞。雍正二年,改理事廳。雍正十年,與俄羅斯議定恰克圖條約為孔道。光緒二十八年,劃地五百萬方尺為租界。[1]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