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愛荷華號戰艦炮台爆炸事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5年10月30日) |
愛荷華號戰艦炮台爆炸事故是1989年4月19日,在美國海軍衣阿華號戰艦二號炮塔發生的嚴重炸膛事故。當時,該艦正在波多黎各附近的加勒比海進行演習。該次事故共造成47人死亡。[1]事故發生後,對爆炸原因進行了兩次調查,一次由海軍開展,另一次由美國政府問責署和桑迪亞國家實驗室聯合開展,,兩次調查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美國海軍對爆炸進行的第一次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在爆炸中喪生的炮塔機組人員之一克萊頓·哈特維格故意造成爆炸。在調查過程中,大量向媒體洩露的信息(後來歸因於美國海軍軍官和調查人員)暗示哈特維格和另一名水手肯德爾·特魯伊特發生了戀愛關係,哈特維格在他們的關係惡化後引發了爆炸。美國海軍在其報告中得出的結論是,哈特維格有自殺傾向,並用電子雷管或化學雷管引發了爆炸。
受害者家屬、媒體機構和國會議員對美國海軍的調查結果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都舉行了聽證會,調查了海軍的調查情況,隨後又發布了對美國海軍結論提出異議的報告。美國政府問責署和桑迪亞國家實驗室聯合開展第二次調查,調查發現美國海軍所提出的「證據」根本站不住腳,1991 年 8 月,美國政府問責署和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完成了他們的報告,得出的結論是,爆炸很可能是由於誤操作,推彈杆以高速撞擊發射藥包造成的。
事件之後,海軍從16英寸火藥袋上拆除了裝飾層,在16英寸炮油缸上增加了一個顏色編碼系統來指示推彈杆的速度,並指示炮兵進行額外的推彈杆操作培訓。[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