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艾敏帕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穆罕默德·艾敏帕夏(Mehmed Emin Pasha,1840年3月28日—1892年10月23日)本名愛德華·施尼策爾(Eduard Schnitzer),德國探險家、醫生,曾擔任埃屬蘇丹赤道省的總督,其對非洲地理、博物學、民族學和語言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1]
生平
出生於當時的普魯士王國西里西亞省奧波萊(今屬波蘭),曾在布雷斯勞大學、柏林大學和柯尼斯堡大學等學校接受教育,並在柏林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早年偏愛動物學和鳥類學,後來成為一名純熟的標本收集者,尤其是非洲植物和鳥類。24歲時前往國外工作,在鄂圖曼帝國短暫行醫後,1865年被任命為安蒂瓦里(Antivari,今黑山巴爾)的檢疫醫生。施尼策爾在此期間勤奮學習了土耳其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從1870年到1874年,他為阿爾巴尼亞北部的總督服務,採用了土耳其語的名字,並且實際上已被歸化為土耳其人。
1875年,他遊歷了開羅和喀土穆,想找機會能夠到非洲腹地旅行。次年,剛剛接替塞繆爾·貝克擔任埃屬蘇丹赤道省總督的查理·喬治·戈登邀請他來到尼羅河上游的拉多,擔任其專職醫生。1878年戈登調離擔任蘇丹總督,其繼任者因瀆職被剝奪了職務,艾敏帕夏被選為赤道省總督。任內期間艾敏帕夏領導了一個開明的政府,走遍了省內各地,進行了廣泛而有價值的調查,還結束了該地區的奴隸制。馬赫迪起義爆發後,埃及於1884年放棄了蘇丹,使得艾敏帕夏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著名探險家亨利·莫頓·斯坦利率領探險隊於1888年4月找到了孤立無援的艾敏帕夏,1889年4月10日,他和斯坦利以及大約1500人離開該地區,前往東非海岸,於1889年12月4日抵達巴加莫約(現坦尚尼亞)。以及大約1500人離開該地區,前往東非海岸,於1889年12月4日抵達巴加莫約(今屬坦尚尼亞)。
德國政府請艾敏帕夏遠征赤道非洲地區,以保護維多利亞湖和艾伯特湖以南的的領地。然而,遠征開始後不久,英德就簽署了《黑爾戈蘭-尚吉巴條約》,劃分了兩國勢力範圍。在失去原目標後,他於1891年5月越境進入剛果自由邦,準備前往西非海岸,途中被阿拉伯掠奴者殺害。[2]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