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艾特肯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艾特肯环形山
Remove ads

艾特肯環形山Aitken)是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1],其名稱取自專事聯星研究的美國天文學家羅伯特·格蘭特·艾特肯(1864年-1951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快速預覽 艾特肯環形山, 坐標 ...
Thumb
阿波羅11號拍攝的艾特肯環形山(上右,位於地平線上)和位於它坑壁上的衛星坑「艾特肯 A」斜視圖,艾特肯環形山前左是衛星坑「艾特肯 C」,前右為「艾特肯 D」。
Thumb
阿波羅17號拍攝的斜視圖
Thumb
月球軌道器2號拍攝的艾特肯環形山

描述

該隕坑位於巨大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北端,西北毗鄰更大、更古老的亥維賽環形山、西南部分坐落在殘損的費爾特拉格特環形山上,較小的貝格斯特蘭隕石坑位於它的東南,而它的南面則橫亙了外形奇特的范德格拉夫環形山[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16.44°S 172.96°E / -16.44; 172.96,直徑129.69公里[3],深度約2.93公里[1]

艾特肯環形山外觀輪廓大致圓狀,坑壁邊緣稍顯參差,受侵蝕程度一般,北側附靠了環繞著一圈高反照率噴發物覆蓋層的衛星坑「艾特肯 A」。隕坑內側壁分布有階地狀結構,坑壁厚度變化較明顯,其中西南側最狹窄,東南側則相當寬坦,北側內壁上嵌入了直徑33公里的「艾特肯 Z」。該環形山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640米[1],內部容積約18088立方千米[1]。坑內地表過去已被熔岩覆蓋,尤其是南半部特別平坦,靠東部散布有一些細小的撞擊坑,中心點以東延伸著一道弧形山脊,而西半部也分布有一道更小的山脊。

南極-艾特肯盆地就是以它及月球南極—二座位於盆地二端的地貌特徵所名稱。

艾特肯環形山是阿波羅17號的一個觀察目標,阿波羅17號指令艙軌道直接從它的上空飛過。

Remove ads

衛星環形山

按慣例,通過在最靠近艾特肯環形山的衛星隕坑中心點旁放置字母,以在月圖上標註出它們。

更多資訊 艾特肯, 緯度 ...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