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艾雷拉龍科
蜥臀目的一个下目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艾雷拉龍科(學名:Herrerasauridae)為已知最古老的恐龍類群,其化石記錄最早為2億3323萬年前的卡尼階。艾雷拉龍科後來在諾利階滅絕。艾雷拉龍科為小型(體長不超過4米)的肉食性獸腳類[2]或蜥臀目基礎分類。[3][4]該科的最具代表種屬來自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其中,南十字龍 (Staurikosaurus) 於1930年代被發現,艾雷拉龍 (Herrerasaurus) 則於1960年代發現。一具接近完整的伊斯基瓜拉斯托艾雷拉龍 (H. ischigualastensis) 骨架發現於阿根廷聖胡安省的伊沙瓜拉斯托組 (Ischigualasto Formation) 發現。較不完整的其它種屬骨架也在北美洲和非洲發現,這表明它們也棲息於其他大陸。
艾雷拉龍科的解剖結構是不尋常而特化的,它們被認為不是後期恐龍演化支的祖先。它們只在表面上與獸腳類相似,通常既有原始,也有衍生性狀。其髖臼是部分開放的,並只有兩塊骶骨,是所有恐龍中骶骨數量最少的。它們的恥骨有著衍生結構,其發生向後旋轉與摺疊,進而形成外觀上類似堅尾龍類的末端擴展,尤其是艾雷拉龍屬。艾雷拉龍科的手較原始,擁有五塊掌骨且第三指長於第二指,但看上去與只有三根手指而爪子彎曲的獸腳類相似。它們也有著類似獸腳類的開閉下頜骨。
Remove ads
分類
艾雷拉龍科的演化位置不明。它們可能是獸腳亞目或蜥臀目基礎分類,但也可能是蜥臀目和鳥臀目的分化位置。[5]早期研究者甚至提出它們是早期的蜥腳形亞目。有些分析,如Nesbitt等人在2009年的研究發現艾雷拉龍科基礎的獸腳類,[2]而其他方面如Ezcurra在2010年的研究發現艾雷拉龍科屬於基礎的真蜥臀類,這意味著它們接近蜥臀目的獸腳類和蜥腳形亞目,但並不屬於它們。[6]這種狀況進一步不確定晚三疊世陸地動物的年代。[3]
艾雷拉龍科的其他種屬為同樣來自伊沙瓜拉斯托的聖胡安龍屬、[7]來自巴西南部的南十字龍屬與噬頜龍屬[8]來自亞利桑那化石森林國家公園的欽迪龍屬,[9]可能還有德克薩斯州的盒龍屬;[10]雖然這些恐龍之間的演化關係並不明確且不被很多古生物學家同意。Niedźwiedzki等人曾在2014年將一個發現於歐洲波蘭的化石分類在艾雷拉龍科。[11]其他可能基礎的獸腳亞目,晚三疊紀印度的艾沃克龍屬[12]和只有部分化石的巴西大龍屬也可能屬於艾雷拉龍科。[13]
Remove ads
費爾南多·諾瓦斯於1992年將艾雷拉龍科定義為:包含艾雷拉龍、南十字龍以及其最新共同祖先。[14]Sereno於1998年將其定義為:包含伊斯基瓜拉斯托艾雷拉龍,但不包括家麻雀的廣泛性演化支。[15]Langer則於2004年將其分類在更高級的分類單元——艾雷拉龍下目(Herrerasauria),並定義為:包含艾雷拉龍但不包含理理恩龍和板龍。[3]根據目前的系統發生學研究,以上的各個定義都是針對同一個演化支。
以下第一個的演化樹顯示了諾瓦斯、Martin D. Ezcurra、Sankar Chatterjee和T. S. Kutty於2011年的分析。在該次分析中,艾雷拉龍為原始的蜥臀目,並非獸腳亞目。[16]第二個演化樹則是基於Hans-Dieter Sues、Sterling J. Nesbitt、David S Berman和Amy C. Henrici於2011/12年的分析。這個分析則顯示艾雷拉龍為基礎的獸腳亞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