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芒街市
位于中越两国边境的越南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芒街市(越南語:Thành phố Móng Cái/城庯硭街[1][2][3])是越南東北部的一個新興城市,隸屬於廣寧省,北靠中國廣西東興市,東臨北部灣。芒街被認為是越南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在部分地區家庭年平均收入超過2萬美元。
地理
芒街市面積520平方千米,位於廣寧省東北部,東臨北部灣,北與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興市接壤。
Remove ads
歷史
芒街原是中越邊境越南一側因邊民互市而形成的邊境小鎮,與中國一側的東興街隔河相對。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記載[1]。
越南阮朝時期,芒街隸屬於廣安省海寧府萬寧州萬寧總、八莊總和河門總的部分庯社。
法屬時期,芒街因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法國殖民政府在此屯兵駐守,並設立芒街州,成為海寧省省蒞。這裡原有很多法式建築,最具代表性的是市中心的教堂和河堤邊的「五劃樓」——法國駐軍「五劃官」的官邸。
1945年,越盟在北越奪權後,越南國民黨曾在海寧省中越邊境一帶組建自己的軍隊和政權。但不久選擇加入越盟。
1947年,法國在芒街扶持成立了農族自治區,以抵抗越盟在當地的勢力。
1948年3月25日,北越政府改州為縣[5],芒街州改為芒街縣。
1958年7月28日,芒街縣春爛南社更名為春爛社,春爛農社更名為春海社,春爛內社更名為春華社,永殖南社更名為永殖社,永殖農社更名為永莊社,橘東南社更名為橘東社,橘東農社更名為民進社[6]。
1963年10月30日,海寧省和鴻廣區合併為廣寧省[7],省蒞設在鴻基市社,海寧省省蒞芒街市社併入芒街縣。
1978年越南排華前,芒街的居民一半以上是華裔。芒街原有12家瓷器廠和1家陶器廠,是越南陶瓷工業要地,故被譽為越南的「瓷都」。
1978年,中越邊界戰爭前夕,華人逃離,越人撤入越南內地。戰後,除一座60年代中國援建的石拱橋外,芒街不再存有以前的建築物。但芒街的荒蕪主要是因人為的破壞,因邊境戰爭後,越人拆屋取磚去遠郊蓋房。
1979年1月16日,普賢社、炭噴社、六甫社和長榮社合併為海山農場市鎮,春爛社、春寧社和萬春社合併為海春社,民進社更名為海進社,橘東社更名為海東社,端靜社更名為海安社,芒街市鎮更名為海寧市鎮[8]。
1979年1月18日,芒街縣更名為海寧縣[9]。
1990年,中越關係緩和後,兩國的當地居民開始有了新的往來,部分以前的居民逐步回來謀生,越南各地也來了大批有意做邊境生意的新移民。
1994年10月,越政府批准芒街成立「口岸經濟區」(自由貿易區)。
1998年7月20日,海寧縣改制為芒街市社;芒街市鎮分設為卡隆坊、陳富坊、和樂坊,寧陽社改制為寧陽坊,茶古社改制為茶古坊,海山農場市鎮改制為海山社[12]。
2003年10月1日,海山社析置北山社[13]。
2007年4月6日,海和社改制為海和坊,海安社改制為海安坊[14]。
2007年6月8日,芒街市社被評定為三級城市。
2008年9月24日,芒街市社為芒街市[15]。
2010年2月5日,平玉社改制為平玉坊[16]。
2018年9月19日,芒街市被評定為二級城市[17]。
2024年9月28日,越南國會常務委員會通過決議,自2024年11月1日起,和樂坊併入陳富坊。[18]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芒街市下轄7坊9社,市人民委員會位於陳富坊。
- 平玉坊(Phường Bình Ngọc)
- 海和坊(Phường Hải Hòa)
- 海安坊(Phường Hải Yên)
- 卡隆坊(Phường Ka Long)
- 寧陽坊(Phường Ninh Dương)
- 茶古坊(Phường Trà Cổ)
- 陳富坊(Phường Trần Phú)
- 北山社(Xã Bắc Sơn)
- 海東社(Xã Hải Đông)
- 海山社(Xã Hải Sơn)
- 海進社(Xã Hải Tiến)
- 海春社(Xã Hải Xuân)
- 廣義社(Xã Quảng Nghĩa)
- 萬寧社(Xã Vạn Ninh)
- 永殖社(Xã Vĩnh Thực)
- 永中社(Xã Vĩnh Trung)
人口
芒街市人口接近11萬,主要民族是京族。
經濟
芒街市是越南新興的經濟特區,擁有越南北方最大的邊貿市場。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